政策+技术+市场,低空经济如何“飞”起来?
低空经济要实现真正“起飞”,需政策、技术、市场三力协同,形成发展闭环。当前中国正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三者共振将决定其能否持续高飞。

政策层面,空域改革已取得关键突破:2025年起全国推行3000米以下空域分层管理,深圳、广州等20城试点“自由飞行区”,审批时间从7天大幅压缩至2小时。国家设立低空经济司并推动专项立法,为低空飞行构建起制度基础。
技术层面,飞控、动力与空管系统实现国产化突破。eVTOL获全球首张适航证,固态电池助力续航提升至400公里,智能避障与空管数字平台为规模化商用奠定基础。
市场层面,三大场景率先跑通:低空物流日均订单超120万单,成本降至每单3~5元,实现盈利;空中旅游客单价达300–800元,部分航线三个月回本;城市空中交通(UAM)预计2026年开启载人商业运营,形成新增长点。
政策释放空域、技术支撑商用、市场验证闭环——2025至2026年将成为低空经济从“能飞”到“飞起来”的关键跃迁期,三维协同正推动这一新兴经济形态迈向可持续、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内容来源网络整理,图片Ai生成,仅供学习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d/449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