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成立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

2025年9月,天津大学正式宣布成立**“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这不是一所普通的高校研究机构落地,而是一个国家级战略方向在地方的“抢先落子”。当大多数人还在讨论“低空经济”是不是又一个“新名词泡沫”时,天津大学已经试图用学术、技术与产业的三重力量,把这片“空中新大陆”拉到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高度。

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它离我们有多近?天津大学为何此时出手?我们普通人,又会在哪些时刻,悄然成为它的用户?

天津大学成立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图1)


一、从“打飞的”到“送外卖”:低空经济不是未来,是已来

先别被“经济”两个字吓到。低空经济并不抽象,它早已潜入日常。

早上7点,你住在深圳南山,打开手机点了一份早餐。10分钟后,一架白色无人机从3公里外的旗舰店升空,避开早高峰,稳稳停在你家阳台外的取餐柜。你扫码取餐,无人机自动返航。这不是科幻,这是美团、京东、顺丰在2025年已经常态化运行的**“无人机外卖”**试点线路。单架无人机日均配送超50单,成本已接近人工骑手。

再比如:

上周,你在天津五大道游玩,头顶传来轻微嗡鸣。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空中巡检无人机”**正为城市管理部门实时传输人流密度、交通状况、违章停车信息。它飞得不高,只有120米,但覆盖范围却超过5平方公里,效率是地面巡逻的10倍。

这些场景背后,都是**“低空经济”**的真实落地。所谓“低空”,通常指1000米以下空域。而“低空经济”,则是围绕这一空域展开的所有产业形态的总和:无人机物流、空中巡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载人出行、空中救援、低空旅游、空中广告、城市空中交通(UAM)……它不是一个“新行业”,而是一套**“新基础设施”**——就像20年前的互联网、10年前的移动互联网、5年前的新能源车。


二、为何是天津大学?一场“学术+产业+政策”的三重共振

全国高校林立,为何是天津大学率先成立“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答案藏在三个关键词里:地缘、学科、时机。

1. 地缘:天津是“低空经济”的国家级试验场

很多人不知道,天津是中国最早获批低空改革试点的城市之一。自2018年起,天津就启动了“低空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全市120米以下空域的数字化建模,并实现与民航、公安、应急、气象等系统的数据互通。2025年8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天津为“城市空中交通(UAM)国家级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3个城市之一(另两个为深圳、合肥)。这意味着:天津的低空空域,已经可以“像地面道路一样”做规划、做调度、做运营。而天津大学,正是这一平台的核心技术支撑单位之一。

2. 学科:天津大学有一套“上天入地”的交叉体系

低空经济不是“造飞机”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极度交叉的复杂系统:

  • 飞行器设计(航空工程学院)
  • 空域调度算法(智能与计算学部)
  • 城市空间规划(建筑学院)
  • 法律与政策研究(法学院)
  • 安全与应急管理(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大学恰好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智能航空与低空经济”交叉学科博士点,并在2024年获批**“国家级低空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换句话说,这不是“追热点”,而是“提前十年布了个局”。

3. 时机:低空经济进入“政策爆发期”

2025年3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到2030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极。”

而2025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追加批复**“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000亿元,重点支持“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物流、低空文旅”**三大方向。政策窗口已开,产业资本已动,唯一缺的是“系统级解决方案”——而这,正是天津大学研究院要做的。


三、研究院要做什么?不是“造无人机”,而是“造天空的操作系统”

很多人以为,低空经济就是“无人机满天飞”。但真正的挑战是:

如何让成千上万架飞行器,在同一座城市上空,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

这就像20年前,没人相信“几百万辆私家车能在北京跑起来”,直到我们有了高德地图、红绿灯系统、车牌识别、交通规则。天津大学研究院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低空经济打造“基础设施+操作系统”。

1. 建立“城市低空空域数字孪生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把整座城市上空**“复制”到电脑里**,包括:

  • 每栋楼的精确高度、结构、风场
  • 每条航线的容量、冲突点、应急预案
  • 每架飞行器的实时位置、电量、任务路径

这套系统已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试点,**实现了“千架无人机同时飞行零事故”**的纪录。

2. 制定“低空经济城市级标准”

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低空经济城市规划标准”**。天津大学研究院联合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民航华北局,正在制定**《城市低空空域规划导则》,预计2026年发布,将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国标”**。

3. 孵化“低空经济场景实验室”

研究院下设**“低空生活实验室”**,面向市民开放,已落地以下试点:

  • “空中外卖”常态化运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航线,日均200单)
  • “空中120”医疗无人机(天津市急救中心合作,5分钟响应)
  • “低空文旅”空中看海河(eVTOL载人飞行器,2026年春节前试运营)

四、我们普通人,将如何生活在“低空时代”?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工作日:

早上8点,你从空港经济区家中出发,乘坐eVTOL空中出租车,3分钟到达天津机场T3航站楼,票价38元,比打车快20分钟。中午12点,你在和平区写字楼点了一份寿司,10分钟后由无人机送到你所在的**“空中取餐平台”**,无需下楼。晚上7点,你带孩子去海河散步,看到一架**“空中巡逻机”**正在提醒一位游客不要靠近危险水域,声音清晰、画面实时回传。夜里10点,你收到一条短信:“您所在小区已完成本周空中巡检,未发现违建、火灾、燃气泄漏风险。”

这不是“未来城市”,这是天津大学研究院正在打造的“低空生活示范区”,预计2026年底向市民全面开放。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j/413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