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现全国首笔低空气象数据合规交易

一、低空“飞”起来,气象是“安全阀”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配送、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飞、城市空中交通试点等场景不断涌现,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黄金赛道”。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深圳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低空经济第一城”。然而,飞行器要“飞得起来”,更要“飞得安全、飞得高效”,而气象条件正是决定低空飞行安全与效率的核心变量。

与高空民航不同,低空飞行(通常指距地1000米以下空域)受城市建筑、地形起伏、局地对流等影响极大,天气变化更为剧烈且难以预测。一阵突如其来的侧风、一场短时强降雨、甚至地面热力差异引发的湍流,都可能对小型飞行器造成致命影响。据深圳市气象局数据显示,深圳年均发布气象预警信号超4500小时,占全年时间一半以上。若缺乏精准的低空气象服务,低空飞行将长期处于“看天吃饭”的被动状态。

“低空气象不是传统气象服务的延伸,而是面向‘物’的全新服务体系。”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常务副主任蔡银寅指出,“未来低空飞行的决策主体是飞行器和算法,而非飞行员。我们需要提供秒级、米级、多维度的气象数据,让机器‘读懂天气’。”

深圳实现全国首笔低空气象数据合规交易(图1)

二、从“无标准”到“有基准”:深圳构建低空气象“数据底座”

面对这一挑战,深圳率先破局。2024年5月,由深圳市气象局牵头,联合美团、丰翼科技等头部低空运营企业,以及多家气象科技公司,在南山后海、宝安石岩等地启动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模型实验。该项目投入超1300万元,覆盖9个起降点、5条航线,布设了百余套微型气象传感器,实时采集风速、风向、温湿度、气压、降水、大气电场等数据。

经过一年多的实测与迭代,深圳初步建成了全国首个“低空气象数据基准线”,涵盖12大类、38小类、146列数据标准,实现了从“有没有数据”到“有没有标准数据”的跨越。该基准线不仅统一了设备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更建立了低空实况监测、短临预报、风险预警的完整技术链条。

与此同时,硬件设施也在同步突破。位于龙华区的全球首个面向低空经济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引导风洞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这座直径18米的“气象考场”,可模拟城市复杂风场、降雨、雷电等极端环境,为飞行器设计、适航认证、算法训练提供可控测试环境。美团、丰翼等企业已利用该风洞将产品测试周期从数周缩短至72小时,成本下降80%。

三、数据变资产:全国首笔低空气象数据交易落地

有了高质量的数据,如何实现价值转化?2025年10月,答案揭晓。

近日,深圳某无人机物流公司通过深圳数据交易所,成功采购了一批低空气象数据产品,包括“低空风场实时监测API”“短临降水预报插件”“飞行风险预警图层”等。这些产品由深圳市气象局授权、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运营,通过交易所完成合规审查、定价、签约、交付全流程,实现了全国首个低空气象公共数据产品的场内闭环交易。

这笔交易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典范,更打通了“数据采集—标准制定—产品封装—合规交易—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企业不再需要自行搭建监测网络或与多个部门协商数据接口,只需按需购买标准化服务,即可获得高精度、低延迟的气象支持。

“以前我们做飞行调度,主要依赖经验判断和粗略天气预报,遇到突发天气只能临时停飞。”该物流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现在接入气象数据API后,系统能提前15分钟预测起降点风速变化,自动调整飞行路径或推迟起飞,航班准点率提升了30%以上。”

四、从“深圳样板”到“全国方案”:低空经济的“气象引擎”

此次交易的背后,是深圳在低空气象服务领域的系统性布局。2025年6月,深圳市气象局与深圳低空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深圳低空气象服务中心”,推动“数据共享+技术创新+产业输出”模式。双方将联合研发低空三维精细化预报模型,构建网格化预警发布体系,并向全国输出可复制的“深圳方案”。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低空气象正催生一条全新的产业链。从微型气象传感器制造、低空监测网建设,到气象AI算法开发、飞行决策系统集成,一批科技企业正在崛起。深圳气象科技产业先行示范园区已吸引数十家相关企业入驻,形成“院园合一”的创新生态。

“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的竞争。”深圳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气象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市场化流通将极大降低行业门槛,加速技术迭代,推动整个产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

五、未来已来:我们如何“智享”低空生活?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低空气象服务将深度融入城市运行。清晨,你的无人机外卖将根据实时风场自动选择最优航线,确保热汤准时送达;上班途中,空中出租车在气象系统的引导下平稳穿梭于楼宇之间;暴雨来袭,应急无人机群在精准气象预警下迅速升空,执行巡查与救援任务。

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传感器、算法模型和数据交易的默默支撑。正如龙华风洞的轰鸣声,预示着一座城市的腾飞。深圳用实际行动证明:低空经济的未来,不仅在于飞行器能飞多高,更在于我们能否为这片天空,构建一张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气象安全网”。

全国首个低空气象数据产品的场内交易,只是一个开始。当数据成为资产,当气象成为服务,中国的低空时代,正乘着智慧的风,全速启航。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enzhen/439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