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磅规划:2026年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剑指"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7月31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实现120米以下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的宏伟目标。

深圳重磅规划:2026年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剑指"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图1)

【全球首个SILAS系统即将落地】
根据规划,深圳将在2026年底前建成低空智能融合系统一期工程,具备对全市重点低空空域"7×24小时"全面监控能力,可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低空飞行。该系统将实现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气象服务等核心功能,满足1000条客货运低空航线、30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的数字化管理需求。专家表示,这将是全球首个实现大规模低空交通智能化管理的系统平台。

【四大中心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深圳将重点建设四大中心: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规划提出,到2026年将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低空产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

【1200个起降点打造立体交通网】
为实现"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的低空快送服务,深圳将新建174个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点),总数达283个。这些设施将覆盖商圈、医院、枢纽等重点区域,三甲医院覆盖率超过50%。同时规划建设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构建全球领先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标准引领抢占产业制高点】
方案特别强调标准化建设,计划2025年6月底前发布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并推动深圳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湾区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指出,这将使深圳掌握产业规则制定权,为后续全国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业内专家认为,深圳此次规划的最大亮点在于构建了"技术+场景+生态"的立体化发展体系,既避免了"有设备无应用"的困境,又通过场景开放倒逼技术创新。随着方案实施,深圳有望在2026年真正成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enzhen/377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