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身份证"到"空中外卖员":南京如何织就低空经济立体网

清晨,一架载着肯德基早餐的无人机精准降落在长江航行的货轮甲板上;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的低空气象监测站正将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为数千架无人机提供飞行导航——这些场景勾勒出南京低空经济的生动图景。近期,随着全国首张"低空气象数据资产登记证书"的颁发和"江翼达"飞行基地的启用,南京正以创新实践编织低空经济立体网络。

数据要素:给天空装上"导航仪"
8月初,浦口高新区获得南京市首张低空气象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标志着气象数据正式成为可交易的生产要素。这些由南华航空采集的数据,能精准预测300米以下空域的风速、能见度等关键指标,为每架无人机提供"空中天气预报"。

"就像给城市低空装上了导航仪。"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已整合全市9大类上万条气象数据,配合182条获批航线、2000平方公里空域,构建起无人机飞行的"数字高架"。

场景革命:从长江巡检到"空中外卖"
在鼓楼区"江翼达"基地,搭载视觉识别技术的无人机正演绎着更惊艳的变革。通过"汇闪送2.0"系统,无人机可自动追踪船舶轨迹,将40公斤物资精准投送至长江航行的货轮。"船员现在能收到热乎的咖啡了。"长江汇科技负责人表示,该服务日均配送已达30架次。

浦口区的探索更为多元:三座自动机场支撑起长江巡检、海事监测等业务;"一网统飞"平台将环保、应急等5大领域应用统一管理。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南京无人机物流配送量同比增长115%,飞行里程相当于绕地球3圈。

都市圈协同:打破"空中行政区划"
南京的野心不止于一城。随着南京-镇江跨市空域协同管理落地,百公里物流航线实现首飞,长三角低空经济一体化加速。市交通局透露,正推进都市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未来将形成"1小时低空物流圈"。

从数据资产化到场景商业化,从单点突破到区域联动,南京的创新实践揭示:当技术、政策和市场需求形成共振,那片曾经寂静的低空,正变成孕育新质生产力的热土。

作者声明:内容Ai创作,请仔细甄别,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nanjing/391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