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革新|破局氢动力航空,全球玩家的“突围之路”
当“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航空业这片最后的“碳壁垒”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脱碳压力。氢能,凭借其零碳排放的清洁特性,被广泛视为航空业脱碳的“终极答案”。与此同时,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为航空能源变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与紧迫性。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与城市空中交通领域,氢能—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更高的能量密度与更快的补能速度,能有效突破纯电池方案的航程与商载瓶颈,成为支撑低空交通规模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从国际巨头到中国力量,虽路径不同,却都在协力攻克相同的行业痛点。
图片由Ai生成
国际前沿:ZeroAvia,叩响适航认证之门
近日,氢电航空领域的领军企业ZeroAvia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其ZA600氢电动力系统成功完成了一次长达2小时38分钟的地面测试,完整模拟了250海里的飞行剖面。
这一成就的意义非同小可。它标志着该公司的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已成为全球首个有望满足严苛CS-E与CS-23适航认证要求的燃料电池模块。这意味着,氢动力飞机不再是实验室的概念,而是真正踏上了通往商业运营的合规之路。
ZeroAvia的策略清晰而稳健:采取 “从小型到大型、从短途到区域” 的布局,逐步构建其氢电动力产品生态。其创始人Val Miftakhov表示,他们已从原型机验证走向最终设计,正不断突破性能边界。随着后续完整发动机测试与适航认证的推进,我们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亲眼见证全球首架氢电动力客机投入商用。
图片来源:ZeroAvia
中国进展:领军力量“易氢动力”,从无人机赛道重塑性能边界
就在国际目光聚焦于载人航空时,中国的“易氢动力”正从无人机领域切入,展现出不容小觑的“硬核”实力。其技术积累直指行业对“轻量化、长航时、环境适应性”的普遍需求,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高能量密度:通过超薄钛金属双极板等系统级轻量化设计,其系统能量密度高达800Wh/kg,是传统锂电池的2至3倍,可实现单次加氢超6小时的持续飞行。
- 高功率密度:航空级动力系统功率密度突破1kW/kg,部分产品达1.2kW/kg,显著高于0.6–0.8kW/kg的行业平均水平,为航空器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心脏。
- 高环境适应性:产品具备-40°C至50°C的宽温域运行能力,支持海拔8000米以下全空域作业。在5000米高海拔条件下,性能衰减率低于15%,远优于行业普遍的30–40%。
图片来源:易氢动力
双重突破:攻克部署与生态瓶颈
尽管应用场景不同,但两家公司都在着力解决氢动力商业化道路上部署和生态这两个核心障碍:
- 以飞行剖面为核心,确保快速部署能力与安全性
- ZeroAvia通过复现完整飞行剖面,验证了其动力系统满足航班节奏的可靠性,这是载人航空商业化的基石。
易氢动力的氢动力系统具备高安全性,其硬件架构专为航空应用设计,基于飞行剖面数据,构建实时故障诊断与分级应急管理策略,以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2. 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规模化应用
- ZeroAvia积极与飞机制造商合作,为其“从短途到区域”的商用场景铺路,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 易氢动力则与eVTOL及航空制造商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攻关工程开发与适航认证。其空冷系统已助力合作伙伴实现无人机连续30小时飞行的世界纪录,液冷系统也在多个真实场景中持续验证,为未来的规模化应用积累关键数据。
图片由Ai生成
全球氢动力航空的竞赛,并非一场零和游戏,而是一场面向共同挑战的协同破局。ZeroAvia从载人航空创新突破性能边界,以适航认证为旗帜;易氢动力则从无人机的广阔应用向上攀登,以极致性能为利刃。两条路径,同一个目标。它们共同向我们揭示:氢动力航空的蓝图正在加速照进现实。这场蓝天革命,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国际视野,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中国力量。
来源:易氢动力,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图片由Ai生成,数据参数仅供学习参考,请以实际为准,无商业用途 | 低空经济网转载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t/4406.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