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赋能低空场景,多地建服务平台

一、低空经济崛起:从概念走向现实

所谓“低空”,通常指距地面1000米以下的空域。过去,这片空域主要用于通航飞行、气象观测等有限领域。但随着无人机技术成熟、电池续航提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进步,低空空域正被赋予更多商业价值和社会功能。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提出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2024年以来,深圳、成都、合肥、杭州、广州等地相继出台支持政策,探索建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例如,深圳已开通多条无人机物流航线,顺丰、美团等企业常态化开展外卖与药品配送;成都则在都江堰景区推出无人机载人观光项目;而在安徽,农业无人机作业覆盖率超过70%,极大提升了耕作效率。

这些应用场景的背后,离不开一张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网络——5G通信网。

5G赋能低空场景,多地建服务平台(图1)

二、为何需要5G?破解低空飞行三大难题

低空飞行器要实现安全、可靠、规模化运营,必须解决三大核心问题:实时通信、精准定位与远程控制。传统通信手段如4G或卫星通信,在时延、带宽和覆盖密度上难以满足需求。而5G以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成为破解瓶颈的关键。

首先,超低时延是安全保障的生命线。无人机在城市楼宇间穿梭,若遭遇突发障碍物,需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反应。5G网络端到端时延可控制在10毫秒以内,远优于4G的30-50毫秒,使得远程操控人员或AI系统能够及时干预,避免碰撞事故。

其次,大带宽支持高清视频回传。无论是快递投送中的包裹识别,还是消防救援中对火场的实时监控,都需要稳定传输高清甚至4K/8K视频流。5G网络峰值速率可达10Gbps,足以支撑多路视频同步上传,为指挥中心提供清晰决策依据。

再者,海量连接能力适应复杂环境。一个城市可能同时有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在执行任务。5G每平方公里可连接百万级设备,确保信号不拥堵、指令不丢失,为大规模集群飞行提供了技术基础。

此外,5G还与北斗导航、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例如,在杭州某智慧园区,通过部署5G专网+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实现了无人机自动巡检工厂屋顶,并实时分析红外图像判断设备是否过热,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三、地方实践:打造低空智联服务平台

面对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各地政府纷纷加快布局,以5G为基础搭建区域性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

深圳市走在前列。2024年初,深圳建成全国首个全域覆盖的5G-A(5G Advanced)网络,并联合中国移动、大疆创新等企业推出“低空智联网”试点工程。该平台整合了空域管理、飞行申报、气象预警、电子围栏等功能,所有注册无人机均可接入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和轨迹追踪。市民通过手机App即可申请飞行许可,系统自动审核空域冲突并生成最优航线。目前,深圳已有超过2万架商用无人机接入平台,日均飞行超5万架次。

成都市则聚焦文旅与应急领域。在西岭雪山景区,游客可通过小程序预约“空中观景”服务,乘坐无人驾驶飞行器俯瞰雪峰云海。后台由5G+AI调度系统统一管理航班间隔与起降顺序,确保安全有序。同时,成都还在青白江区建立了低空应急响应中心,一旦发生山火或地质灾害,无人机编队可在5分钟内升空侦察,通过5G回传灾情画面,辅助救援力量快速部署。

合肥市依托中国科大、中科星图等科研机构,打造“低空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利用5G回传的实时数据,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城市三维动态模型,模拟不同天气、交通状况下的飞行路径风险,提前优化飞行策略。这一技术已在肥西县农业示范区应用,农民只需在平板电脑上划出农田边界,无人机便能自主完成播种、施肥、喷药全流程作业,农药使用量减少30%,作业效率提升8倍。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更是提出“十城联动”计划,计划三年内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十个地市建成统一标准的低空服务平台,推动跨区域飞行审批互通互认。未来,一架无人机从杭州出发,可无缝飞抵绍兴送货,无需重复报备。

四、走进生活:5G低空应用改变日常

低空经济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已悄然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清晨,当你还在睡梦中,小区上空可能已有无人机完成垃圾清运任务。在上海浦东部分封闭社区,清洁公司利用5G无人机将分类好的垃圾从楼顶吊运至集中处理点,减少了地面运输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中午时分,上班族用手机点了一份午餐。不同于以往骑手爬楼送餐,这份外卖是由一架六旋翼无人机从餐厅 rooftop 直接送达阳台。整个过程仅耗时6分钟,比地面配送快了一半。这是美团在东莞试点的“空中速递”服务,依托5G网络实现厘米级定位和自动避障。

傍晚,农田里的农民不再背着喷雾器劳作。在河南周口的万亩麦田上,数十架农业无人机列队起飞,按照预设路线精准施药。农技员坐在家中就能通过手机查看作业进度和药量统计,真正实现“指尖种地”。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医疗急救领域的突破。在云南怒江峡谷地带,由于地形复杂、道路难行,急救药品常常无法及时送达。当地医院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建立“5G+无人机生命通道”。当乡镇卫生院发出求助信号后,州中心医院立即派出搭载除颤仪或血浆的无人机,沿预设航线穿越群山,平均节省40分钟以上时间,为抢救赢得宝贵窗口期。

五、挑战犹存,未来可期

尽管前景广阔,但5G赋能低空场景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空域管理法规尚不健全,如何平衡开放与安全、效率与隐私,需要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其次是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尤其在偏远地区建设5G基站成本高昂,影响网络连续性。此外,公众对空中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噪音问题仍有顾虑,社会接受度有待提高。

对此,专家建议应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标准,推动5G与卫星互联网互补覆盖,并鼓励产学研协同攻关,研发更静音、更节能的飞行器。同时,可通过设立“低空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展望未来,随着6G技术研发启动、人工智能不断进化,低空智联网将更加智能化、自主化。我们或许将迎来这样的图景:城市上空形成多层空中走廊,载人飞行出租车穿梭其间;智能无人机像快递柜一样分布在社区角落,随时待命;突发事件中,无人航空编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展开救援……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t/441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