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如何带火一整条产业链?
低空经济:不只是“飞起来”,更是“链起来”
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3000米以下空域为舞台,以各类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融合通航运营、基础设施、数据服务与先进制造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成为继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之后又一国家战略级增长极。
而其真正的魔力在于“强链效应”。一架消费级无人机看似简单,背后却串联起一条高度复杂的产业链:
- 上游:碳纤维复合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毫米波雷达、国产飞控芯片(如华为昇腾、地平线);
- 中游:整机制造(大疆、亿航、峰飞、沃飞长空)、5G-A/6G通信模组(实现超低延时远程控制)、高精度北斗导航;
- 下游:物流配送(顺丰、京东)、农业植保(极飞科技)、电力巡检(国家电网合作企业)、应急救援、文旅表演、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应用场景。
以深圳为例,当地已形成“材料—芯片—飞控—整机—运营”全链条产业集群,仅龙岗区就聚集了3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62%。而在成都、合肥、长沙等地,政府纷纷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吸引航空制造、通信设备、软件算法等企业入驻,形成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新职业井喷:天空不再是“禁区”,而是“职场”
低空经济的爆发,最直观的体现是就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过去,“飞行员”“空管员”是民航系统的专属岗位,门槛高、数量少。如今,随着低空飞行器规模化、常态化运行,一批“平民化”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
1. 无人机驾驶员(飞手)
这是目前最庞大的低空就业群体。根据人社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持证无人机驾驶员已超20万人,实际从业者或超百万。他们不再只是操控航拍设备,更承担着农药喷洒、桥梁检测、森林防火巡查等专业任务。在河南周口,一位90后“新农人”通过考取植保无人机操作证,带领团队服务周边万亩农田,年收入超30万元。
2. 低空交通调度员
随着城市空中交通(如亿航EH216-S载人eVTOL)进入试运营阶段,如何在三维空间中高效、安全地调度成百上千架飞行器,成为关键难题。由此诞生的“低空空管员”需掌握UAM运行规则、数字孪生空域建模、AI冲突预警等技能。北京亦庄已试点建设全国首个“城市低空智能调度中心”,首批招聘的50名调度员平均年龄仅28岁。
3. 飞行器运维工程师
不同于传统机械维修,这类工程师需精通电控系统、电池健康诊断、软件OTA升级等。在顺丰的无人机物流基地,每架物流无人机每日飞行后都要进行AI自动检测,由工程师复核并更换损耗部件,确保次日安全起飞。
4. 空域数据分析师
低空飞行产生海量轨迹、气象、障碍物数据。如何优化航线、预测拥堵、评估风险?这催生了“低空大数据”岗位。某地理信息公司招聘启事显示:“需熟悉GIS+AI算法,能构建动态空域热力图”,年薪开到40万仍一岗难求。
此外,还有适航认证专员、eVTOL内饰设计师、低空保险精算师、反无人机安防专家等细分岗位不断涌现。教育部已批准多所高校开设“智能航空系统”“低空运行管理”等新专业,职业教育院校也纷纷设立无人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
技术融合:5G+北斗+新材料,撑起低空“新基建”
低空经济不是孤立发展的空中楼阁,而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5G-A(5G Advanced) 提供毫秒级时延与超高可靠连接,使远程操控医疗无人机、集群编队飞行成为可能。2024年,中国移动在雄安新区建成全国首个“5G+低空通信专网”,支持1000架无人机并发接入。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 则为低空飞行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在长江流域防汛中,搭载北斗终端的无人机可实时回传堤坝形变数据,精度达±2厘米,远超GPS民用水平。
新材料 同样功不可没。碳纤维复合材料让飞行器更轻更强;固态电池技术将续航从30分钟提升至2小时以上;自修复涂层可在微小撞击后自动愈合,大幅提升安全性。
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低空,也反向推动通信、材料、芯片等产业升级,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挑战与未来:安全、法规与人才缺口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挑战。一是空域管理复杂,如何在保障军民航安全的前提下释放更多低空资源,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二是标准体系不统一,不同厂商设备互操作性差;三是高端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既懂航空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
对此,国家正加快布局。2025年起,全国将新建500座通用机场和起降点,构建“县县有起降场”的基础设施网络;工信部牵头制定《低空智联网技术标准》,推动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多地推出“低空人才引进计划”,给予住房补贴、职称评定倾斜。
结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低空经济的意义,远不止于“让机器飞起来”。它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一次就业结构的重塑,更是中国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关键落子。当快递员变成“空中物流调度师”,当农民成为“智慧农业飞手”,当工程师在虚拟空域中规划城市交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国家从地面走向天空的雄心,也是普通人拥抱新机遇的希望。
正如一位在深圳从事无人机培训的年轻人所说:“以前觉得飞行员遥不可及,现在我每天教别人‘开飞机’,还能养家糊口。”
这片曾经沉寂的低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蓝海、就业的新沃土、梦想的新起点。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d/461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