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G-A飞控首飞成功
2025年11月初,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粤港澳大湾区迅速传开——搭载华为5G-A(5G-Advanced,又称5.5G)飞控通信系统的无人机,在深圳与珠海之间完成首次跨城低空商业试飞。这不仅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更意味着以“通感一体”为核心的5G-A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开启低空智能交通的新纪元。

一、首飞背后:5G-A如何赋能低空飞行?
此次深圳至珠海的航线全长约120公里,穿越城市密集区、山地与海域,对通信稳定性、感知精度和实时控制能力提出极高要求。传统4G或普通5G网络难以满足低空飞行器对超低时延(<10ms)、高可靠(99.999%)、厘米级定位及全域感知的需求。而华为联合中国移动、深圳移动等合作伙伴打造的5G-A飞控方案,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该方案基于5G-A“通感一体”(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ISAC)技术,在同一基站上同时实现高速通信与高精度雷达感知功能。在深圳坂田5.5G Park的实测中,单站可探测0.01平方米大小的目标(相当于手掌大小的无人机),识别准确率达99%,探测距离超过2公里。更重要的是,感知信号的空口资源开销被压缩至仅10%,极大提升了频谱利用效率。
在深圳—珠海航线上,沿线部署的5G-A基站构成一张立体低空感知网,不仅能实时追踪无人机位置、速度与姿态,还能自动识别非法入侵飞行器、设置电子围栏、预警碰撞风险,并动态优化飞行路径。整个过程无需依赖GPS或地面雷达,真正实现“通信即感知、网络即导航”。
二、从“能飞”到“智飞”:低空经济迎来质变
过去几年,无人机物流、空中巡检、应急救援等低空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但受限于监管难、通信弱、感知盲等问题,始终难以规模化落地。而5G-A飞控方案的成熟,正推动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迈向“商业闭环”。
以本次深珠航线为例,其背后承载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对高效物流网络的迫切需求。据测算,传统陆路快递从深圳前海到珠海横琴需1.5小时以上,而无人机直飞仅需25分钟,且不受地面交通拥堵影响。顺丰、京东、丰翼科技等企业已开始测试基于5G-A的同城即时配送服务,未来有望实现“30分钟达”覆盖整个大湾区。
不仅如此,5G-A还为城市治理注入新动能。在深圳福田CBD,搭载5G-A感知模块的巡检无人机可自动识别违章建筑、火灾隐患、道路积水等异常情况,并实时回传高清视频至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珠海则利用该技术对港珠澳大桥周边海域进行全天候监控,精准识别非法捕捞船只或漂浮物,提升海洋生态监管效率。
更令人期待的是“空中出租车”(eVTOL)的商业化进程。小鹏汇天、亿航智能等企业正与运营商合作,在5G-A网络支持下开展载人飞行测试。未来,市民或许只需在手机App下单,即可乘坐自动驾驶飞行器从深圳南山直达珠海长隆,全程由AI调度、网络护航,安全又便捷。
三、深圳+珠海:双城联动打造低空经济样板
此次首飞并非偶然,而是深珠两地政策、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力的结果。
2024年初,深圳市发布《极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构建“低空一张网”,将通信基站、感知雷达、气象监测等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年5月,深圳移动启动“5G-A先行者计划”,率先在宝安、龙华、南山等区域部署超200座通感一体基站,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5G-A低空试验网。
珠海则紧随其后,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政策优势,联合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打造“低空安全示范区”。2025年6月,珠海移动成功运用5G-A多源感知融合技术,在澳门回归25周年庆典期间实现“空中特警”全天候值守,虚警率降至行业最低,为重大活动安保树立新标杆。
深珠航线的成功首飞,正是两地低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里程碑。未来,这条航线将逐步开放给物流、文旅、医疗等多元主体,形成“干线+支线+末端”的低空运输网络,并向广州、中山、东莞等周边城市延伸,最终构建覆盖整个大湾区的“低空智联网”。
四、五智联时代:5G-A不只是“更快的网”
华为在《5G-A引领移动AI时代》白皮书中提出,“五智联”——人智联、家智联、物智联、车智联、行业智联——将成为AI时代的核心场景。而低空飞行器,正是“物智联”与“车智联”的交汇点。
5G-A飞控方案的本质,是将每一架无人机变成一个“移动智能体”:它能感知环境、理解指令、自主决策,并与城市大脑实时交互。这种“端-边-云”协同的智能架构,不仅适用于无人机,还将延伸至无人船、无人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推动全行业进入“超自动化”时代。
例如,在农业领域,5G-A可支持千架植保无人机集群作业,通过AI识别病虫害并精准喷洒;在能源行业,巡检机器人可在高压电塔间自主飞行,实时回传红外热成像数据;在医疗急救中,无人机可携带AED设备在黄金4分钟内抵达事故现场。
这一切的背后,是5G-A提供的“大下行、低时延、高可靠、强感知”网络底座。正如华为所言:“5G-A网络发展的深度,决定了移动AI时代的高度。”
五、挑战与展望:通往“天空之城”的下一步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法规滞后、空域管理复杂、公众接受度不足等挑战。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低空飞行管理条例,各地试点标准不一。此外,如何平衡商业开发与隐私保护、噪音控制、生态影响,也是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
对此,深圳、珠海等地正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深圳市工信局已牵头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涵盖运营商、设备商、飞控企业、高校及监管部门,共同制定技术标准与运营规范。同时,通过公众开放日、科普展览等方式,增强社会对低空应用的认知与信任。
可以预见,随着5G-A网络在全国主要城市群加速部署,低空经济将从“湾区试点”走向“全国开花”。到2030年,全球或将有60亿个智能体活跃于物理与数字空间之间,而中国的低空智联网,有望成为其中最亮眼的一张名片。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526.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