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与低空经济联盟共建实战型人才体系
2025年10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大”)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双方将携手共建人才培育体系,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创新动能。这一合作不仅是学术与产业的强强联合,更是大湾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布局未来城市交通与智慧空域的重要实践。
低空经济:城市发展的新蓝海
低空经济,是指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在低空空域(通常指1000米以下)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涵盖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观光旅游、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电池技术、导航系统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在中国,低空经济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起,全国超30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广州等地已规划在2025年前建成上千个起降平台,推动“空中走廊”落地。而香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成立“低空经济推动小组”,2025年启动“监管沙盒”项目,首批38个试点获批,美团无人机送外卖航线已正式启航——低空经济正悄然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想象一下:早晨从港岛上空飞往深圳南山上班,仅需30分钟;急救器官通过无人机跨境运输,争分夺秒挽救生命;周末乘坐eVTOL俯瞰维多利亚港,体验“空中观光”……这些曾属于电影中的场景,正在大湾区逐步成为现实。
人才短缺:产业发展的“瓶颈”
然而,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暴露出一个严峻问题——人才缺口巨大。据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会长、香港立法会议员葛珮帆透露,目前内地无人机操作员缺口已超百万,而具备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低空经济涉及航空工程、人工智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空域管理、能源系统等多个领域,亟需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通理论又具实操能力的高端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葛珮帆在签约仪式上强调,“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落地,再宏大的蓝图也难以实现。”
当前,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仍停留在传统航空航天或机械工程范畴,缺乏针对低空经济的系统性培养方案。企业则面临“招人难、育人贵”的困境。因此,构建一个由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人才培育体系,已成为推动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港中大携手联盟: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港中大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的合作显得尤为及时与重要。此次签署的备忘录,旨在整合港中大的顶尖科研实力与联盟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资源,共同打造一个“教育—研究—实践—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发展平台。
根据合作内容,双方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开发前沿课程与认证体系
港中大将依托其工程学院、理学院及跨学科研究平台,联合联盟企业共同开发面向本科及研究生的低空经济相关课程,涵盖无人机系统设计、eVTOL动力学、智能空管算法、低空法规政策、城市空中交通规划等方向。同时,双方将建立行业认可的专业认证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标准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 推动学术交流与联合研究
港中大校长卢煜明表示,大学将持续推动低空经济的跨学科研究,特别是在电池安全、噪音控制、气候适应性飞行等关键技术领域。联盟将开放其成员企业的研发数据与测试场景,支持高校开展真实环境下的科研攻关。例如,港中大可与广汽高域、小鹏汇天等企业合作,测试飞行汽车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性能表现。
3. 建立实习与就业通道
学生将有机会进入联盟成员企业(如美团无人机、沃兰特航空、安擎科技等)进行实习,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联盟也将设立专项奖学金与创业基金,鼓励优秀学生投身低空经济创新创业。未来,港中大或将成为大湾区低空经济人才的“黄埔军校”。
4. 举办高端论坛与公众科普
双方将定期举办研讨会、技术讲座与产业参观活动,促进学术界与业界的深度交流。同时,面向公众开展低空经济科普教育,提升社会认知度与接受度,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从实验室到生活:低空经济如何改变你我
这场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培养几名工程师或发表几篇论文。它真正影响的是未来城市的运行方式与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
物流更高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广州试点外卖配送,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8分钟。未来,药品、生鲜、紧急物资可通过无人机实现“最后一公里”精准投送,尤其在交通拥堵或灾害应急场景下发挥关键作用。
出行更立体:广汽高域的GOVE飞行汽车已获近千架订单,预计2035年大湾区立体出行市场规模将达910亿元。从地面到空中,通勤将不再受限于道路拥堵,广深“半小时生活圈”有望成为现实。
服务更智能: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可实现精准施肥与病虫害监测;在环保领域,可进行空气质量监测与野生动物追踪;在城市管理中,可用于建筑巡检、交通监控等,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应急更迅速:在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无人机可快速运送急救药品或救援设备。跨境器官运输项目一旦落地,将极大提升器官移植成功率,挽救更多生命。
大湾区协同:共建全球低空经济高地
港中大与联盟的合作,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缩影。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制造业基础、丰富的科研资源与开放的金融环境,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天然优势。
- 香港:凭借国际化视野、完善的法律体系与金融枢纽地位,可成为低空经济的“规则制定者”与“资本汇聚地”。港科大、港中大等高校在航空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实力雄厚,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 深圳:作为“无人机之都”,大疆等企业已占据全球75%以上商用无人机市场,产业链完整,创新活力强。
- 广州、珠海:积极布局飞行汽车制造与适航认证,打造“研发—制造—运营”全链条生态。
- 澳门:可探索低空旅游、跨境观光等特色应用场景。
通过联盟平台,三地可实现资源共享、标准互认、项目协同,共同打造“一小时低空经济圈”。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436.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