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低空经济进入实质性建设

一、高原空域+区位优势,云南发展低空经济“天时地利”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超过1800米,是全球少有的高原地理区域。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对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的电池性能、动力系统、飞行控制、材料耐候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高原环境被视为无人机测试与应用的“极限考场”。而今,云南正将这一“挑战”转化为“机遇”。

《措施》明确提出,要“支持建设高原无人机试验基地,形成高原无人机电池、电机、芯片、飞行控制系统、智能导航、机身材料等全体系、全链条试验测试能力”,并“面向国内外企业免费提供高原无人机测试服务”。这一举措极具战略眼光——通过打造国家级高原测试平台,云南不仅能吸引国内外无人机企业前来“闯关”,更能聚集研发、制造、检测、认证等全链条产业资源,形成“高原测试在云南、标准制定在云南、制造落地在云南”的产业闭环。

与此同时,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门户,拥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和多个国家级口岸。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云南与周边国家在物流、农业、旅游、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低空经济以其灵活、高效、低成本的优势,正成为跨境服务的新引擎。《措施》提出要“打造‘彩云飞服’区域公共品牌”,鼓励企业为周边国家提供空域管理、航线规划等服务,并支持设立第三方飞行服务企业,正是立足区位优势,推动低空经济“走出去”的关键一步。

云南低空经济进入实质性建设(图1)

二、“制造+应用+出口”三轮驱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云南此次出台的政策,并非单一领域的扶持,而是围绕“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低空飞行多元应用基地、低空飞行装备出口基地”三大目标,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低空经济生态体系。

在制造端,云南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对新获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的大型无人机奖励1000万元,中型奖励300万元,力度空前。同时,重点支持昆明高新区、曲靖经开区、云南弥勒产业园区等作为低空制造业承载区,每个园区每年最高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整机制造及材料、电池、飞行控制系统等配套发展。弥勒,这个曾经以葡萄闻名的小城,如今正因低空经济迎来“起飞”新机遇。

在应用端,政策鼓励场景创新与民生融合。低空物流方面,支持无人机在山区、边境运输“山货出山”,探索用中大型无人机跨区域运输“云茶”“云咖”“云菌”等特色农产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低空文旅方面,每年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推出高空跳伞、低空观光、无人机表演等项目,并计划建设100个以上共享航拍无人机租赁点,让普通人也能轻松“飞”起来;低空作业方面,鼓励在电网巡检、森林防火、农业植保等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低空技术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在出口端,云南瞄准国际市场。政策提出支持企业在昆明、大理、红河、磨憨等地建设国际区域性无人机交易集散中心,并对符合监管要求的非列管无人机实现出口“当日申报、当日放行”,极大提升通关效率。同时,鼓励企业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空域管理服务,输出“云南标准”与“云南方案”,实现从“产品出口”向“服务与标准输出”的升级。

三、从“飞得起”到“管得住”,安全与创新并重

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云南在政策中明确提出“坚持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将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放在首位。支持建设省级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实现“一机一码”、电子围栏、禁飞区等数据动态关联,推动民航、公安、气象、应急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飞行“一站办理、一键申报、随报随批”。

此外,政策还支持建设监视管理、气象监测等安全设施,单个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这不仅提升了低空飞行的安全系数,也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载人飞行等更高阶应用打下基础。安全是底线,创新是动力,云南正以系统性思维,构建一个既开放又可控的低空发展环境。

四、融入日常生活:低空经济如何改变你我生活?

低空经济并非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它正悄然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

物流配送方面,未来在怒江峡谷、迪庆高原等交通不便地区,无人机可能成为快递的“空中快递员”,实现“24小时送达”。在城市,医疗急救无人机可快速运送血液、药品,为生命抢出“黄金时间”。

在文化旅游方面,游客在丽江玉龙雪山、大理洱海、怒江大峡谷等景区,不仅能体验直升机观光,还能通过共享租赁点租用无人机,一键拍摄属于自己的“航拍大片”。10个“低空飞行免费打卡点”的设立,将让更多人以全新视角领略云南的壮美山河。

在农业生产中,农用植保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咖啡、茶叶、花卉等作物的喷洒作业,政府还对购置和更新设备给予补贴,帮助农民降本增效。未来,结合高原测试数据,云南或将研发出更适应高海拔、多雨雾环境的专用农业无人机,进一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可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快速进入灾区侦察灾情、投送物资、搭建临时通信网络,成为救援行动的“空中先锋”。

五、未来展望:云南低空经济的“空中走廊”

《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自2025年8月3日印发,有效期至2028年底。三年多的时间,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既是机遇期,也是攻坚期。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落地,云南将加速形成以昆明为核心,曲靖、红河、弥勒为支撑的低空制造产业集群;以丽江、怒江、迪庆为重点的低空应用示范区;以磨憨、瑞丽为前沿的跨境低空服务枢纽。一个覆盖制造、测试、应用、服务、出口的“空中经济走廊”正在云岭大地上加速成型。

更重要的是,云南的发展模式,或将为全国高原地区乃至全球类似地理环境的国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云南方案”。从“高原测试”到“高原标准”,从“云南制造”到“云南服务”,云南正以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魄力,让“低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点”。

当无人机掠过苍山洱海,当直升机穿梭于高山峡谷,当物流无人机将新鲜松茸从林区直送机场——这不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云南向世界展示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心与实力。低空经济的春风,已吹拂过彩云之南,一场属于“天空”的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振翅高飞。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43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