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加速落地的背景下,厦门正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构建低空经济人才培养 "新生态"。2025 年 4 月,厦门市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与中翥(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 "低空经济创新技术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标志着厦门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人才培育进入校企协同新阶段。

作为福建省首批开设
无人机课程的中职院校,同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电子信息国家级示范专业优势,通过 "三化" 改革深化产教融合:
- 专业设置精准化:2025 年新增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开发《多旋翼飞行器组装调试》《无人机测绘应用》等模块化课程,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实训基地智能化:投资 2000 万元升级无人机实训中心,配备智能起降平台、多光谱遥感设备等先进设施,学生可参与物流配送、电力巡检等真实项目;
- 师资队伍双师化:组建由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组成的 "双导师" 团队,教师需完成每年累计 200 小时的企业实践,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厦门电信共建的 "低空安全智联联合实验室",正在构建 "人才培养 + 技术研发 + 场景应用" 三位一体创新体系:
- 技术攻关:聚焦 5G-A 通信、AI 避障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的 "天翼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已实现无人机超视距飞行远程监控;
- 人才孵化:开设 "人工智能 + 无人机" 微专业,实施 "3+1" 培养模式(3 年理论学习 + 1 年企业实训),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 100%;
- 成果转化:与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力巡检无人机系统,使山区电网故障响应时间缩短 60%,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 12 项。
厦门通过 "三个强化" 构建低空经济人才生态:
- 强化政策供给:出台《厦门市低空经济人才发展行动计划》,设立 5000 万元专项基金,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最高 30% 的经费补贴;
- 强化平台建设:翔安机场片区规划建设 "低空经济人才港",集成技能认证、创业孵化等功能,已吸引中航国际、亿航智能等龙头企业入驻;
- 强化场景创新:在集美区试点 "车路空云一体化" 项目,无人机物流配送、景区空中游览等应用场景年培训学员超 5000 人次。
随着翔安机场 2026 年
通航,厦门正加速形成 "一核三翼" 人才布局:以厦门大学为创新核,联动同安职教园、集美空天产业园、翔安临空经济区,构建覆盖研发、制造、运营的全周期培养体系。预计到 2027 年,全市低空经济领域技能人才规模将突破 2 万人,支撑产业规模突破 500 亿元,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厦门方案"。正如厦门路桥百城公司负责人所言:"当职业教育的 ' 工匠精神 ' 遇上
新质生产力的 ' 创新基因 ',厦门的低空经济必将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