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揭牌
一、为什么是“低空”?因为地面已经“卷”不动了
早高峰的地铁1号线,挤到耳机线都能悬空;深夜的环球中心,外卖小哥的电动车依旧“飙”出火星。城市地面资源逼近天花板,而天空——尤其是1000米以下的“低空”,还是一片处女地。用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理事长罗军的话说,“低空经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城市续命的‘第二增长曲线’”。一组数据更直观: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天府新区此时“抢跑”,相当于在2010年押注智能手机、在2016年押注新能源汽车——既要敢为人先,也要承受“先吃螃蟹”的风险。
二、成都人离“低空生活”有多近?3个场景已经偷偷跑通
1. 无人机送外卖:不是试点,是“日常”
在兴隆湖上班的白领王爽,上周第一次收到“空投”咖啡:一架腾盾双旋翼无人机悬停在她写字楼顶层停机坪,放下咖啡后自动返航。“全程6分钟,比普通骑手快一半,配送费还减2元。”王爽不知道的是,给她送咖啡的无人机,正是天府新区企业“腾盾科技”的升级版,载重5公斤、抗风6级,已拿到全国首张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牌照。
2. “空中的士”:从兴隆湖到双流机场,12分钟“打飞的”
“打飞的”不是比喻。沃飞长空研发的5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今年8月完成载人试飞,航线正是兴隆湖—双流机场。记者体验:一键呼叫、人脸识别、系好安全带、垂直起飞——噪音比直升机小得多,12分钟后稳稳降落在机场VIP停机坪,费用128元,只比专车贵30元,却省下40分钟拥堵时间。罗军预测,2027年成都将建成200个以上“空中码头”,实现“打飞的”像叫网约车一样普及。
3. 无人机“闪送”血液:救命物资“从天而降”
对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医生来说,无人机是“续命通道”。今年7月,一名RH阴性血产妇大出血,血液中心到院区直线距离18公里,地面交通早高峰需40分钟。腾盾无人机搭载恒温血箱,12分钟完成配送,最终母子平安。目前,天府新区已开通3条“医疗应急低空通道”,全年完成紧急配送87次,平均缩短救援时间58%。
三、创新中心到底“创新”什么?把“天空”变成“地面”
“低空经济不是简单‘放飞机’,而是把天空变成‘立体地面’。”罗军在揭牌仪式上反复强调。为此,未来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抛出七大任务:顶层设计、标准制定、产业基金、人才培训、国际交流、技术攻关、场景孵化。翻译成人话,就是——
- 先修路:给空中铺“看不见的跑道”。中心正牵头制定“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包括航线划设、空中红绿灯、无人机“身份证”等,预计2026年完成全省覆盖。
- 再发车:让上下游企业“有车可开”。中心计划5年内组建10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扶持eVTOL整机、氢能发动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卡脖子”环节。
- 发驾照:让飞行员“有证可查”。与民航飞行学院共建“低空经济学院”,2026年前培养1000名无人机货运飞行员、500名eVTOL载人飞行员,毕业即上岗。
- 定交规:让“空中交警”上线。联合中国民航局二所开发“天府低空大脑”,实时管理5000架次无人机/日,自动避让、冲突调解、应急响应,1秒内完成路径重算。
四、普通人能“上车”吗?3个钱包机会已经打开
- “无人机小区管家”:新区首批30个高端楼盘,正在招聘“无人机管家”,负责帮业主收投快递、空中巡检、应急送药,月薪6000—8000元,持证即可上岗。
- “共享停机坪”:拥有楼顶产权的业主,可把屋顶改造成微型停机坪,接入“天府低空大脑”后,按次收费,每次起降30—50元,预计3年回本。
- “低空旅拍”:兴隆湖、龙泉山已开放5条“空中观光航线”,摄影师持AOPA(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可带游客360°俯瞰雪山城市,一次15分钟收费299元,节假日供不应求。
五、挑战仍在:噪音、隐私、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低空经济不是‘放烟花’,而是‘放老虎’。”罗军坦言,无人机噪音、空中碰撞、隐私泄露、黑飞扰航,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都可能让行业“一夜入冬”。为此,天府新区率先上线“三维降噪”系统:无人机经过居民区时,自动下降高度、降低功率,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相当于家用吸尘器);同时,所有飞行器必须安装“北斗+ADS-B”双模定位,实时回传位置,误入禁飞区将自动迫降;此外,新区法院已成立“低空经济法庭”,专门审理无人机侵权、空中交通事故等新型案件,全国尚属首例。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ichuan/4228.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