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学子探路低空经济:无人机“黑飞”难题何解

这个暑假,武汉大学“低空智飞,法翼护航”实践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低空经济调研活动。队员们走访公安机关、产投公司和无人机使用者,深入探寻低空经济发展路径与管理难题,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武大学子探路低空经济:无人机“黑飞”难题何解(图1)

在泉州,实践队发现了无人机管理的“公安方案”。当地构建了全链条管控体系:社区民警负责商家登记和操作人员普法,案件组查处“黑飞”案件,内勤联动媒体普法,并与民航、空管等部门协作。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坦言,实名登记仍存在不完善之处,空域管理职责划分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株洲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公司则展示了另一种模式。作为市政府指定的低空经济开发运营牵头单位,公司聚焦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打造无人机起降点与低空智联网,搭建“天上地下两张网”。公司正重点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承担全市无人机飞行任务申报管理职能,协助打击“黑飞”。公司负责人透露,正按“先载物再载人、先郊区再城市、先隔离再融合”的方针推进工作。

实践队还走访了多位无人机使用者,发现实名登记已成为多数使用者的“标配”。学生李辰然在购买无人机后第一时间完成实名登记;技术工人黄伯力坚持“没有登记坚决不飞”。在操作培训方面,大疆等品牌通过视频教程、模拟器等方式提供基础指导,但使用者坦言“真正熟练还得靠实战”。

对于飞行管理,使用者们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精细化管理,希望禁飞区边界在APP中更精准;二是提供系统化培训,推出面向大学生的免费线上普法课程;三是人性化管控,临时管制像天气预警般提前推送。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深刻认识到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既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的持续赋能,也需倾听基层声音、平衡安全与便利。队员们将继续梳理调研成果,将青年智慧融入低空秩序治理体系的构建中,为推动低空经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范中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声明:内容Ai创作,请仔细甄别,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uhan/414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