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飞发布全球首个海空一体eVTOL零碳方案
2025年11月23日,峰飞航空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创的“eVTOL零碳水上机场”及配套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这一创新不仅标志着中国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商业化落地路径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未来交通体系——从天空到海洋,从城市到海岛,构建真正零排放、高效率、可持续的立体出行网络。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中国“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交通运输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正面临深刻的绿色转型压力。而峰飞此次发布的“海空一体eVTOL零碳方案”,正是以技术创新回应时代命题,为沿海城市、岛屿旅游、海上能源运维等场景提供了一条兼顾环保、效率与经济性的全新路径。

一、什么是“海空一体eVTOL零碳方案”?
简单来说,该方案由三大核心要素构成:
- 零碳水上机场:一种可漂浮部署于近海、湖泊或港口水域的模块化起降平台,完全依靠太阳能、风能及储能系统供电,实现能源自给自足,无需接入陆地电网。
- eVTOL飞行器(如V2000CG凯瑞鸥):采用纯电驱动,零尾气排放,噪音极低,具备2吨级载重、250公里航程和2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适用于载人通勤、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多种任务。
- 智能调度与数字空管系统:通过卫星物联网、5G-A与AI算法,实现对飞行器、起降点、航线、气象等要素的实时监控与协同管理,确保安全高效运行。
三者融合,形成一个“水上起飞—空中飞行—目的地降落”的闭环生态,彻底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的依赖,真正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全链条零碳出行。
二、为何聚焦“海空一体”?现实痛点亟待破解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超7000个岛屿,以及蓬勃发展的滨海旅游、海上风电、远洋渔业等产业。然而,长期以来,海岛与大陆之间、海上平台与岸基之间的交通严重依赖船舶,存在三大突出痛点:
- 慢:离岸46公里的海上风电升压站,乘船单程需4小时以上;
- 贵:燃油成本高、维护复杂,小型船只难以规模化运营;
- 难:受潮汐、风浪、码头水深限制,恶劣天气下几乎无法通行。
2024年9月,峰飞已在浙江苍南成功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往返海上风电平台试飞——单程仅16分钟,效率提升10倍以上,且不受潮汐影响。这验证了eVTOL在海洋场景的巨大潜力。
但仅有飞行器还不够。若每次起降仍需依赖陆地机场或临时搭建码头,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破坏海岸生态。而“零碳水上机场”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瓶颈:它可快速部署、灵活移动、环境友好,真正实现“哪里需要,就飞到哪里”。
三、走进生活:零碳方案如何改变普通人?
或许你会觉得eVTOL离日常生活很远,但峰飞的海空一体方案正在悄然渗透进多个民生领域:
1. 海岛旅游升级:20分钟直达“秘境小岛”
想象一下:周末从厦门市区出发,乘坐eVTOL从水上机场起飞,20分钟后降落在金门或东山岛的专属浮台,全程安静平稳,还能俯瞰碧海蓝天。相比动辄数小时的轮渡,这种“空中快线”不仅节省时间,体验感也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全程零排放,保护了脆弱的海岛生态。
2. 海上急救:黄金时间不再被海浪吞噬
在远离大陆的渔村或钻井平台,突发疾病或工伤往往因转运困难而延误救治。搭载医疗设备的eVTOL可在15分钟内抵达现场,将伤员直送三甲医院。配合水上机场作为中继点,可构建覆盖整个海域的“空中生命线”。
3. 清洁能源运维:让风电场更“聪明”
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居全球第一,但运维成本占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25%以上。eVTOL可每日多次往返升压站,运送技术人员、备件甚至小型机器人,实现高频次、低成本巡检。而水上机场为其提供就近补能与调度支持,形成“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
4. 城市滨水空间激活:打造“空中观光走廊”
在上海黄浦江、广州珠江、武汉长江等城市核心区,eVTOL可从水上机场起飞,开展低空文旅观光。游客既能避开地面拥堵,又能以全新视角欣赏城市天际线。峰飞此前已在春晚“两江四岸”飞行中展示过这一场景,未来或将常态化运营。
四、技术底气:100%国产自研+极端环境验证
峰飞之所以敢率先推出如此复杂的系统级方案,源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坚持“垂直集成”战略,飞控系统、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零部件全部100%国产自研,避免“卡脖子”风险。
更关键的是,其主力机型V2000CG凯瑞鸥已通过多项极端环境测试:
- 在青海3000米高高原完成悬停与抗风测试,成为国内首个通过高高原符合性验证的吨级eVTOL;
- 在内蒙古零下20℃低温环境中稳定起降;
- 在阿联酋沙漠高温环境下完成123公里长距离飞行,落地后仍有44%电量余量。
这些实证数据证明,峰飞eVTOL不仅适合温和气候,更能胜任全球多样化的海洋与岛屿环境。
五、政策与生态协同:低空经济进入“场景驱动”新阶段
峰飞的突破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低空经济支持政策,武汉、合肥等地已与峰飞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示范应用场景。而此次“零碳水上机场”的发布,更是响应了《关于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鼓励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的号召。
同时,随着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启动,eVTOL在远海区域的通信盲区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天上一张网,海上一座台,空中一架机,三位一体,构建起真正可靠、智能、绿色的低空交通基础设施。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66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