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航空AI+算力算法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2025年10月18日,中国人工智能与航空航天融合发展迎来历史性一刻——“全域航空AI+算力算法研究院”在南京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联合联想集团、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吉利科技集团等多家顶尖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旨在打造国内首个聚焦“航空+AI+算力”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航空器设计、飞行控制、空域管理、智能运维等全领域的系统性突破。
此次揭牌仪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隆重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江苏省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事件。
一、AI赋能航空:从“辅助工具”迈向“核心引擎”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航空产业格局。从波音、空客的智能驾驶舱系统,到SpaceX的自主回收火箭,AI已成为现代航空器智能化、自主化、高效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我国在航空AI领域的基础研究、算力支撑与工程落地之间仍存在“断层”,亟需一个集“算力底座、算法研发、场景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全域航空AI+算力算法研究院”的成立,正是对这一战略需求的精准回应。研究院将聚焦四大核心方向:
- 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研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AI飞行大脑,实现复杂气象、突发故障等极端条件下的自适应飞行;
- 航空器智能设计与仿真:利用生成式AI(AIGC)加速飞机气动外形、结构布局的优化设计,缩短研发周期;
- 空域智能调度与低空交通管理:构建基于大模型的“数字空管”系统,支撑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无人机物流等新兴业态;
- 航空装备智能运维与预测性维护:通过AI分析海量飞行数据,提前预警潜在故障,提升航空安全与运营效率。
“我们不再满足于AI作为‘辅助工具’的角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院士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研究院的目标是让AI成为航空系统的‘神经中枢’,实现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智能化。”
二、算力为基:武汉“双中心”提供强大底座
人工智能的飞跃,离不开强大算力的支撑。正如湖北网信网报道所言:“算力就是AI的‘底座’。” 武汉作为全国算力网络建设的先行者,拥有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武汉超算中心“双中心”格局,总算力已突破250P,并正在加速扩容至400P。
此次研究院将与武汉“双中心”深度协同,共建“航空AI超算平台”。该平台将专门服务于航空领域的高精度仿真、大规模数据训练与复杂模型推理任务。例如,在飞机气动仿真中,传统方法需耗费数周时间进行风洞模拟,而借助AI与超算融合技术,可在数小时内完成同等精度的虚拟仿真,效率提升数十倍。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教育联盟超级计算机中心”的成功经验为此次合作提供了范本。该中心依托武汉双算力底座,已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百余所高校,推动AIGC在艺术设计、文化创作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如今,这一“政产学研用”协同模式将被复制并升级至航空领域。
“算力不是孤立的资源,而是创新生态的‘水电煤’。” 武汉算力“双中心”运营负责人陈斌表示,“我们将为研究院提供专属算力通道,确保航空AI模型训练的高效、安全与可持续。”
三、算法为核:联想与吉利共筑“天禧+全域”智能生态
如果说算力是“筋骨”,那么算法就是“灵魂”。在研究院的共建单位中,联想与吉利分别代表了消费级AI生态与智能出行领域的顶尖实力。
联想集团近年来大力推动“智慧中国”战略,其“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已实现端云协同的AI能力下沉。在7月举办的“联想大学生超能AI精英挑战赛”中,多支学生团队基于联想AI终端开发出智能调光、手势操控、游戏高光剪辑等创新应用,展现了AI技术“走出实验室、服务真实场景”的巨大潜力。
“航空AI同样需要‘接地气’的算法。” 联想集团副总裁李伟昌表示,“我们将把天禧AI生态中的多模态交互、边缘计算、设备协同等技术引入航空领域,助力实现‘人在环路’的智能飞行体验。”
吉利科技集团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了其“全域AI”成果,涵盖超自然交互、融合记忆、人机共驾等关键技术。其自研的“智能座舱大脑”已应用于多款高端车型,并具备向航空领域迁移的技术基础。
“汽车与飞机在智能系统架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 吉利研究院院长表示,“我们将开放吉利在AI感知、决策与控制方面的算法库,与研究院共同开发适用于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通用航空器的智能系统。”
四、人才为本:南航AI创新班孕育“AI+航空”新生代
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创新班”自成立以来,已培养出一批兼具AI技术能力与航空工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2021级本科生崔煜康便是其中代表,他不仅在“挑战杯”等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更在一汽红旗、蔚来、华为2012实验室等企业实习,深入一线感受“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意义。
“南航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土壤,更搭建了极富活力的科研实践平台。” 崔煜康在回顾大学生活时感慨道。如今,研究院的成立将为更多像他这样的青年学子提供前所未有的实践机会。
研究院将设立“青年AI航空人才计划”,每年遴选百名优秀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真实航空AI项目研发,并提供赴武汉、上海、杭州等地顶尖实验室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研究院还将与全国高校人工智能艺术教育联盟合作,引入AIGC内容生成技术,用于航空科普、虚拟培训、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创新场景。
“我们不仅要培养会写代码的程序员,更要培养懂航空、懂系统、懂安全的‘AI六边形战士’。” 南航计算机学院院长强调。
五、未来展望:构建“航空AI中国心”
“全域航空AI+算力算法研究院”的揭牌,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的诞生,更是中国在智能航空时代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一步。它标志着我国航空产业正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加速迈进。
未来三年,研究院计划实现三大目标:
- 研发并验证至少3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AI核心算法;
- 建成国内首个“低空智能交通AI试验场”,支持无人机与eVTOL的城市级飞行测试;
- 培养超过500名“AI+航空”复合型人才,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
“我们立志将‘为人工智能立中国心’的志向融入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 崔煜康的誓言,也正是研究院全体成员的共同信念。
当AI的智慧与航空的翅膀相遇,中国蓝天将迎来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从南航的校园到武汉的算力中心,从联想的AI终端到吉利的智能座舱,一条贯通“算力—算法—场景—人才”的创新链条正在成型。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融合,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将看到:
- 一架由AI自主规划航线、规避气流、精准降落的客机平稳着陆;
- 一座城市上空,数百架无人机在AI空管系统的调度下井然有序地执行物流、巡检任务;
- 一位工程师通过AIGC工具,在几分钟内生成出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新型飞行器概念图。
这,就是“全域航空AI”描绘的未来图景。而今天,我们正站在这一图景的起点。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41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