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个应用场景曝光!广州大学城启动低空飞行营地

2025年10月17日,一场以“智启低空,飞向未来”为主题的发布会在广州大学城举行。随着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划破秋日晴空,广州大学城低空飞行营地正式启动。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标志着广州市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更意味着未来城市交通、智慧治理、应急救援、文旅体验等多场景将迎来颠覆性变革。

活动现场,主办方正式发布了《广州大学城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白皮书》,首次系统性推出涵盖交通出行、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应急救援、智慧校园、文旅体验等六大类别的118个低空应用场景。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科技与城市的深度融合,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到来。

低空经济风口已至,大学城成创新试验田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低空经济进入爆发期。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而广州大学城,作为华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汇聚超20万师生,科研实力雄厚,创新氛围浓厚。选择在此设立低空飞行营地,正是看中其“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独特优势。

“大学城不仅是知识的高地,更应成为科技创新的试验场。”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大学城为试点,探索低空飞行在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模式,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18个应用场景,重构城市生活图景

此次发布的118个应用场景,覆盖了从日常通勤到应急救援的方方面面,展现出低空飞行技术对城市生活的全方位渗透。

1. 智慧交通:告别“堵城”困局

广州长期面临交通拥堵问题,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大学城内外环路常出现“车龙”。为此,低空飞行营地推出了“空中通勤走廊”计划。未来,师生可通过预约系统,乘坐eVTOL飞行器在大学城各校区、地铁站、商业中心之间实现“点对点”快速通勤。

例如,从华南理工大学到中山大学校区,地面驾车需30分钟,而空中飞行仅需5分钟。首批试点线路将连接大学城南站、北亭广场和广大生活区,预计2026年投入试运营。

此外,无人机“空中快递”服务也将上线。学生在宿舍下单外卖或快递,无人机可直接送达宿舍阳台或指定降落点,实现“最后一公里”到“最后十米”的跨越。

2. 城市治理:空中“天眼”赋能智慧管理

在城市治理方面,低空飞行器将扮演“空中哨兵”角色。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AI识别系统,无人机可对大学城区域进行全天候、立体化巡查。

应用场景包括:实时监测违建、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行为;自动识别校园内电动车违规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在大型活动期间进行人流密度监测,预防踩踏风险。

“过去靠人力巡查,效率低、覆盖面小。”广东工业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李教授介绍,“现在通过无人机群协同作业,一天可完成整个大学城的全面扫描,数据实时回传至城市大脑,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3. 应急救援:黄金时间内的“空中生命线”

在应急救援领域,低空飞行器的快速响应能力尤为突出。营地发布的应用场景中,包括“无人机急救包投送”“空中心肺复苏指导”“火灾高空侦察”等。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某学生在运动场突发心脏骤停,校医无法第一时间赶到。此时,AI系统自动调度最近的急救无人机,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和急救药品,在2分钟内抵达现场。同时,地面指挥中心通过机载摄像头连线专业医生,远程指导现场人员实施急救。

“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前4分钟是黄金时间。”广州市急救中心专家指出,“无人机投送AED,可大幅提高抢救成功率。”

此外,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传统交通可能中断,无人机将成为物资投送、灾情勘察的重要工具。

4. 智慧校园:科技赋能教育新体验

低空飞行技术也将深度融入教学与科研。营地将联合高校开设“无人机操控”“低空智能系统设计”“空中交通管理”等课程,并建设实训基地。

学生可参与无人机编队表演、空中测绘、环境监测等实践项目。例如,地理信息专业学生可利用无人机进行校园三维建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可开展空气质量、水体污染的空中采样分析。

“这不仅是技术学习,更是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王教授表示,“未来低空经济需要复合型人才,大学城正是最佳培养摇篮。”

5. 文旅体验:空中视角“打卡”新地标

对于普通市民和游客而言,低空飞行带来的最直观感受或许是全新的文旅体验。

营地将推出“大学城空中观光”项目,游客可乘坐观光无人机或eVTOL,俯瞰星海音乐学院的“钢琴键”建筑、华南师大的“砚湖烟雨”、广大体育馆的“岭南水乡”设计,感受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

此外,每逢毕业季、校庆日,还可组织无人机灯光秀,以百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呈现校徽、口号、祝福语等图案,打造震撼的视觉盛宴。

“以前只能在地面拍照,现在能从空中看母校,感觉完全不同。”一位广大学生感慨道,“像是重新认识了这片生活了四年的土地。”

安全与监管:飞行不是“想飞就飞”

尽管前景广阔,但低空飞行的安全与监管问题不容忽视。如何避免“黑飞”?如何保障隐私?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下的飞行风险?

对此,广州大学城低空飞行营地已建立“一平台、三系统”的智能监管体系:

  • 统一调度平台:所有飞行器接入城市低空交通管理平台,实行实名注册、航线审批、动态监控。
  • 电子围栏系统:在教学楼、宿舍、操场等敏感区域设置虚拟禁飞区,飞行器靠近时自动报警或迫降。
  • 通信导航系统:依托5G-A和北斗高精度定位,确保飞行器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通信。
  • 应急响应系统:配备备用电池、降落伞、远程接管等多重安全机制。

“我们坚持‘安全第一、审慎推进’原则。”营地运营负责人强调,“目前所有飞行活动均在指定空域、指定时段进行,严禁未经许可的飞行。”

产业联动:催生“低空经济生态圈”

低空飞行营地的启动,不仅是一次技术应用,更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据初步测算,该项目将直接创造超500个就业岗位,涵盖飞行操控、运维保障、数据处理、教育培训等领域。同时,吸引无人机研发、零部件制造、软件开发、保险服务等企业集聚大学城周边,形成“低空经济产业园”。

“我们已与大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在大学城打造低空飞行器测试认证中心、应用场景创新实验室,推动技术成果本地转化。”

此外,营地还将探索“飞行积分”“空中出行卡”等新型消费模式,鼓励师生参与低空出行,培育用户习惯。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409.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