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严管是前提,放开是目标

从物流配送到城市空中交通,从应急救援到农林植保,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其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也备受期待。然而,低空经济的腾飞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只有“管得住”,才能真正“放得开”,实现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空经济:严管是前提,放开是目标(图1)

一、“管得住”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

低空经济涉及众多飞行活动,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低空飞行环境复杂,气象条件多变,风切变、强对流等自然因素对飞行安全构成巨大挑战。此外,低空经济的参与主体多元,飞行器类型多样,从传统的直升机到新兴的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其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差异较大。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管,低空经济很容易陷入无序发展的困境,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近年来,多地已出台专项法规,明确低空飞行活动中的安全责任和规范要求。例如,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审批纳入规范管理,通过“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全链条模式,确保飞行安全。这种“管得住”的措施,不仅为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后续的“放得开”奠定了基础。

二、“放得开”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目标

“管得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放得开”,即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促进低空经济的创新与活力。低空经济的潜力巨大,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能够带动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例如,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能够大幅降低“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文旅消费方面,低空观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要实现低空经济的“放得开”,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新监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要建立既审慎又包容的体制机制,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例如,对于微型无人机,允许其在适飞空域相对自主飞行,而对于中型、大型无人机,则实施严格的适航认证和运营许可。这种分类管理方式,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留下了空间。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中国电信协助苏州市政府建设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利用数字科技赋能低空经济,实现了对低空飞行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还降低了管理成本,为低空经济的“放得开”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如何实现“管得住”与“放得开”的平衡

“管得住”与“放得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实现两者的平衡,需要从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等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我国已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应进一步制定全国性的低空经济促进制度,明确管理原则和标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配套政策,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其次,要强化技术创新。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一方面,要加大对低空飞行器的研发投入,提升其性能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科技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低空飞行活动的精准监控和动态管理。最后,要注重市场培育和产业生态建设。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四、案例分析:多地实践的启示

多地在低空经济发展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启动的“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旨在统一低空交通网络指挥平台和地面飞行服务设施标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从行业专业角度出发的科学规划,为低空经济的“放得开”提供了有力支撑。又如,深圳的低空观光项目和成都的无人机外卖服务,通过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了低空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这些案例表明,只有在“管得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才能实现低空经济的“放得开”。

五、结语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只有坚持“管得住”的原则,才能为低空经济的“放得开”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市场环境,我们能够实现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3598.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