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向平代表的建议:为低空经济发展绘就新蓝图
过去一年,中国迎来了 “低空经济元年”,在政策、技术、市场和基础设施不断成熟的推动下,低空经济如星星之火,在各地熊熊燃烧,迅速崛起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 “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积极发声,建议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楼向平代表深入洞察到,当前我国低空经济虽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
首先,融合发展体系有待健全。各地在低空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部分地区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其次,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滞后。现有的设施网络难以支撑大规模、高流量的低空飞行活动,限制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再者,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相关领域存在不同层次的人才缺口,核心技术研发相对薄弱,制约了产业的创新发展。另外,产业应用拓展缓慢。目前相关应用场景大多还处于小规模试点探索阶段,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最后,法律规范存在缺失。低空经济涵盖军、警、商、民等多种应用场景,对法律监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的法律体系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楼向平代表提出了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技术人才、产业扶持、法规健全等五个方面发力的建议,旨在助推低空经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顶层规划方面,楼向平建议加速完善顶层设计,打造融合发展的 “导航仪”。进一步促进国家与地方政策布局的纵向衔接,尽快构建《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为低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以全国六个 eVTOL 试点城市为基础,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的战略性区域,构建国家级低空经济发展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推动低空经济全域协调发展。同时,大力支持低空经济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扶持具备低空服务、运营、检测等总体配套能力的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商,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楼向平建议积极布局建设通用机场、起降枢纽、维修站、充电点等设施,构建高效、通用、兼容的城市设施网络。因地制宜规划 “四张网” 建设,即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空联网要推动通信、导航、感知等 “空天地一体” 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同场景、主体和层次的低空飞行器网络需求;航路网要科学优化空域结构和航路布局,试行白名单一次性框架审批、商业运营试点飞行报备等机制,为商业规模化拓展奠定基础;服务网要搭建统一纳管、高效协同的低空服务运营监管信息平台,强化低空经济数字化运营能力。
对于技术和人才方面,楼向平建议鼓励知名研究院、一流高校和龙头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大对飞控系统、主控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低空产业链协同开展 “通感算” 等新技术的应用验证,形成低空通感导管一体化发展方案。同时,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加强低空经济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各层次人才供给,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产业应用拓展上,楼向平建议因地制宜挖掘城市管理、交通运输、三农扶持、文旅观光、森林防火、公安执法等各行各业的应用需求,形成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清单。鼓励地方设立多种形式的资金扶持政策,如奖励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入等,降低产业链低空应用成本,促进产业应用的规模化发展。
在法规体系完善方面,楼向平建议加快出台和完善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涉及低空经济的质量管理、市场运营、安全监管、事故处理、数据保护等法律规定。细化低空飞行活动的审批流程、准入条件、安全要求、违规处罚等关键内容,健全低空安全监管体系机制,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法治保障。
楼向平代表的建议,犹如一幅详尽的蓝图,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低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旅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036.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