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云端川廊”:启动低空冷链物流试点助农产品

高原物流困局:守着金山运不出

长期以来,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高原地区虽坐拥松茸、车厘子、高山药材等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却因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昂而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以雅江县为例,作为全国松茸产量第一县,当地村民过去采摘松茸后需先人工背运数小时下山,再靠摩托车转运至集散点,全程耗时近10小时。雨季道路塌方频发,鲜品损耗率极高,品质难以保障,价格自然上不去。

汶川萝卜寨村的情况同样典型。这里平均海拔约2000米,是“汶川车厘子黄金种植带”的核心产区,果子甜度高、品质优,零售价一度高达80元/斤。然而,从果园到山下货站,传统运输需2至5小时,颠簸与高温导致大量损耗,果农常感叹“守着金山运不出”。

这种“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十公里”的物流瓶颈,严重制约了高原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而低空冷链物流的出现,正是对这一痛点的精准破题。

四川打造“云端川廊”:启动低空冷链物流试点助农产品(图1)

无人机+冷链:打造“空中鲜果高速”

此次在马尔康启动的低空冷链物流试点项目,由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省低空经济公司”)主导,采用联合飞机生产的TD550无人机,单次可载重149公斤,并配备专业冷链运输箱,确保生鲜产品全程恒温。项目覆盖末端配送、支线中转和干线运输三大环节,旨在构建贯通城乡、连接产区与市场的立体化低空物流网络。

此前,省低空经济公司已在多地开展成功实践。在汶川,他们与京东物流合作,启用载重50公斤的无人机,仅用不到5分钟便飞跃垂直落差506米的险峻山崖,将车厘子从高山果园直送半山集货点,再由冷链车接力运输,实现“枝头鲜果24小时通达全国”。这一模式使运输损耗率大幅下降,预计每年为农户增收超15%。

在雅江,无人机15分钟即可将带泥松茸从米龙乡送达产业园集散点,效率提升数十倍。松茸通过京东、抖音等平台直播销售,“低空严选”品牌迅速打响,消费者不仅能买到更新鲜的产品,还能亲眼见证从采摘到发货的全过程,信任感与消费体验同步升级。

政企协同:低空经济的“四川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省低空经济公司并非普通企业,而是由四川省属国企、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与上市企业于2025年2月共同组建的混合所有制运营主体。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为低空经济在复杂地形地区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制度保障。

公司提出“1+4+N”发展战略:建设一个低空设备及运营服务共享平台,聚焦低空物流组网、应急保障、经济培训和行业应用四大方向,并在全省布局多个区域飞行服务平台。目标是以成都为核心枢纽,逐步建成覆盖“三州一市”(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的“云端川廊”立体网络。

更令人振奋的是,四川省已正式开通多条低空航线,包括阿坝州金川(小金)—成都都江堰、绵阳北川—自贡凤鸣等无人机载货运输专线。这些航线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未来低空经济生态的骨架。

三类人吃红利:新职业、新生意、新乡村

低空冷链物流的兴起,正催生一系列新机遇。首先,高原特产经营者迎来降本增效的黄金期。运输时效提升、损耗降低,意味着利润空间扩大,品牌溢价能力增强。其次,乡村旅游从业者也将受益。应急物资、高端食材可通过无人机快速补给,提升民宿服务质量与游客体验。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操作员、地面运维工程师、低空调度员等新职业正在涌现。相关培训与考证需求激增,为当地青年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一位雅江村民感慨:“以前松茸烂在山上没人要,现在刚摘下来就‘飞’走了,钱当天就能到账。”这不仅是物流方式的变革,更是乡村价值的重估。

未来可期:从试点走向全域覆盖

眼下,马尔康试点只是起点。省低空经济公司计划建立多机型、大规模无人机运输队伍,涵盖50公斤至2吨级载重能力,并同步建设起降场、充电站、通信导航基站等基础设施,补盲低空航线的信号覆盖。同时,项目还将强化在森林防火、应急救灾等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支持。2025年5月,国家邮政局明确鼓励发展低空寄递服务,推动无人机末端配送规模化应用。四川此举,无疑走在了全国前列。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ichuan/4544.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