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坑径直升机场将启,龙华445家低空企业点燃日常出行
一、从“场平”到“起飞”:两年倒计时里的龙华热度
“场平完成,意味着最耗时的土方工程已经收尾,接下来是跑道硬化、机库封顶、设备安装。”在樟坑径工地,项目负责人指着一片25.83公顷的黄土告诉记者,这里将崛起深圳地理中心规模最大的直升机场——75380平方米建筑群,包含一条600米跑道、12个停机位、2000平方米机库以及候机厅、塔台、油料保障中心,“2026年上半年完成主体,2027年底全面投用”。对普通市民而言,数字或许抽象,但“时间”最直观:从龙华樟坑径到南山科技园,高峰期驾车至少50分钟,地铁换乘也要40分钟;直升机巡航速度220公里/小时,直线距离仅18公里,理论上8分钟可达。“我们正在和东部通航、美团无人机等对接,计划首批开通‘龙华—南山—福田’城际通勤航线,单程票价目标控制在300元以内,比高端网约车贵不了多少。”龙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二、445家企业的“隐形赛道”:一条产业链串起“吃住行游购娱”
机场只是“入口”,真正的魔力藏在产业链。截至2025年7月,龙华已集聚445家低空经济企业,占全市23%,较2024年新增22家,上半年营收38亿元,同比增长14%。它们被划分为“造、飞、保、服”四大环节:
- 造——工业级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eVTOL)整机及零部件。代表企业“容祺智能”年产无人机3000架,占全国警用市场份额17%;
- 飞——运营服务,美团无人机已在龙华开通35条常态化航线,累计送单超28万杯咖啡,平均配送时长6分钟,比骑手快一半;
- 保——维修、培训、保险。全国首家“低空适航认证中心”即将落户樟坑径,为整机及电池、电机、螺旋桨提供检测认证,企业再也不用跑北京、广州做实验;
- 服——数据、金融、会展。龙华区与深交所共建“低空经济特色支行”,已给6家eVTOL初创公司授信2.3亿元,利率下浮20%。
“过去我们谈低空经济,更多聚焦行业应用;现在要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龙华区区长在2025年低空产业峰会上表示,今年内还将新增50个社区无人机配送点、10个景区空中游览项目、3条“空中出租车”试验线,全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生活场景展开。
三、记者体验:一杯冰美式“从天而降”的6分37秒
周一上午10:30,记者在下围村的美团无人机取餐点下单:一杯冰美式、一份可颂。手机显示“商家已接单—骑手已取货—无人机已起飞—空投完成”,全程6分37秒。降落伞缓缓打开,咖啡一滴未洒,温度依旧冰凉。“无人机航线直线2.1公里,避开5个红绿灯、2处施工围挡,如果骑手电动车至少要15分钟。”运营主管告诉记者,目前单均成本已降至4.8元,与人工配送持平,“等樟坑径机场投用,我们可以把‘前置仓’直接搬进场站,冷链、恒温、保税一次搞定,配送半径从3公里提升到10公里,海鲜、生鲜、药品都能飞”。
四、“空中120”:黄金四分钟里的龙华速度
低空经济不仅关乎“便利”,更关乎“生命”。2025年6月,龙华区与市急救中心共建“空中120”试点,在樟坑径布设2架AW139医疗直升机,配备除颤仪、ECMO、血液冷链箱。“7月14日,大浪街道一名建筑工人高空坠落,脾破裂大出血。接到求助后,直升机4分20秒抵达现场,13分钟转运至市第二人民医院,比地面救援节省38分钟。”急救医生李颖回忆,患者术中出血量3200毫升,正是这抢出的半小时,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据悉,2026年龙华将布设15个“空中120”临时起降点,覆盖所有街道,实现“4分钟响应、15分钟转运”都市圈急救网络。
五、低空“职住平衡”:新职业、新厂房、新社区
低空经济也在悄悄改写龙华的“职住地图”。在观湖街道,一栋旧厂房变身“低空经济大厦”,聚集18家eVTOL初创公司,员工平均月薪1.8万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42%。“90后”陕西小伙王泽,2023年入职“东方林”无人机测绘部,如今已是机长兼培训教官,月薪从8000涨到2.2万元。“以前住龙岗布吉,每天通勤1.5小时;现在公司补贴1500元,让我在樟坑径人才公寓租了个两房,走路上班10分钟。”王泽说,公寓楼下就是无人机主题公园,晚上可以带女朋友体验“空中游览”,看鹭湖夜景。据龙华区住建局统计,2025年已启动4000套“低空人才房”轮候,租金仅为市场价的60%,配套幼儿园、托育中心、社区食堂,真正实现“上班造飞机、下班打飞的”。
六、挑战与展望:让“低空空域”成为“民生空域”
“低空经济要持续高飞,必须解决三件事:空域、安全、成本。”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左中强在龙华调研时指出:
- 空域:深圳已划设900米以下试点航路,但高峰时段仍“塞机”,需要动态释放、灵活使用;
- 安全:无人机、有人机混合运行,对通信、导航、监视提出更高要求,5G+北斗+ADS-B融合方案已在龙华测试;
- 成本:电池、航材、保险占运营总成本60%,需通过规模化、国产化、标准化“三化”降本。
对此,龙华区已出台全市首个区级《低空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提出“民生空域”概念:每天7:00—9:00、17:00—19:00通勤高峰,优先保障载客航线;政府每年发放2000万元“低空消费券”,市民可抵扣空中通勤、旅游、培训费用;对取得适航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七、结语:2027,我们一起“打飞的”
2027年底,当樟坑径直升机场的灯光点亮鹭湖夜空,一条航线就是一条时间隧道:8分钟到南山、15分钟到宝安、25分钟到惠州巽寮湾……曾经拥堵的地面,被立体“空廊”重新缝合;曾经遥远的梦想,被445家龙华人一点点拉近。低空经济不是冷冰冰的“GDP新赛道”,而是你我触手可及的“生活新选项”。下一次,当你在深圳的街头听到头顶传来嗡嗡声,别惊讶,也许那就是阿杰预订的“空中滴滴”,正载着更多龙华人,飞向更高效、更绿色、更自由的未来。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enzhen/413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