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镇宁"向天空要生产力":无人机穿越深山,将蜂糖李飞出峡谷

贵州镇宁的群山之间,银灰色的无人机轻盈掠过层层梯田,精准喷洒农药;满载蜂糖李的物流无人机穿透云雾,将深山鲜果稳稳运出大山;固定翼飞机在新建的飞训营地呼啸升空,培养新一代"飞手"……一场"向天空要生产力"的产业变革,正在这个西南小县悄然兴起。

贵州镇宁"向天空要生产力":无人机穿越深山,将蜂糖李飞出峡谷(图1)

深山里的"空中走廊"

"以前摘李子靠人背马驮,山路难走还伤果子,现在无人机18分钟就能运一趟!"六马镇蜂糖李种植户杨修义感慨道。今年采收季,镇宁首次规模化启用无人机物流,数吨蜂糖李通过"空中走廊"直抵山外,运输成本降低40%,破损率下降70%。

这样的场景在镇宁已成常态。目前全县植保无人机累计作业超8万亩,大疆、极飞等企业售出250余台设备,63台行业无人机日均飞行超100架次,在农业管护、森林防火、景区运输等领域大显身手。

从"三线建设"到"低空经济"的基因传承

镇宁的低空产业基因可追溯至1965年"大三线"建设时期。如今,当地借力中航工业帮扶,盘活3000亩产业园,吸引21家航空企业落户。今年5月,阿若拉SA60L固定翼飞机完成首飞;6月,两条跨市航线获批;年产40吨高纯航空金属项目签约落地……一条涵盖研发、制造、培训、应用的产业链正在成型。

"飞手"培训点燃乡村新职业

"学会无人机,一天能赚300元!"在镇宁飞训营地,30多名村民正专注学习操控技术。县人社局免费开展的"飞手"培训已培养600余名学员,其中11人获民航执照。极翼飞防等本土企业组建20人专业团队,旺季时植保订单"电话被打爆"。

随着低空观光、应急巡检等50个应用场景加速落地,镇宁正书写着"绿水青山"与"云端经济"融合的新故事。正如县产业园区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让蜂糖李飞出大山,更要让山区经济飞向未来。"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guizhou/388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