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空域管理的创新与突破
在管理机制上,我国对低空空域实施分类与精细化管理,将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动态分配,自动分级授时,显著提升空域利用效率。管理模式转向军地民协同,例如四川成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采用“负面清单+分级授权”释放空域资源,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管理权限。
法规和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空域管理条例加速出台,分类标准和使用规则逐步细化,全产业链技术规范体系正在建立。同时,各地加强建设“五位一体”的物理基础设施(通信导航、监视感知、低空安防、气象检测、数据处理)和“一网四系统”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低空空域、智能航线网络等),为低空运行提供支撑。
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搭建全域感知数字基座和国家级低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空域动态风险可视与智能决策;区块链存证平台完整记录飞行全链路数据,强化安全监管能力。
区域协同不断深化,如重庆推动与周边六省共建飞行联盟,探索跨省份协同运行和机场网络共享。上海、赣州、四川等地也积极开展多样化实践,扩大可用空域规模,优化飞行计划报备流程,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积累重要经验。
内容来源网络整理,图片Ai生成,仅供学习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网,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t/400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