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迈入“有险可保”时代:峰飞与人保共建风险数据库

2025年11月,一则重磅消息引发低空经济圈高度关注——国内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头部企业峰飞航空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保财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eVTOL从研发测试、适航取证、生产制造到商业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联合开发专属保险产品,并共同建设低空飞行风险数据库。这一合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新型航空器保险领域的关键空白,更标志着低空经济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在普通人眼中,eVTOL或许还是科幻电影里的“空中出租车”,但在重庆深圳、武汉、西安等城市,它们已悄然融入现实生活:春节晚会现场,峰飞“凯瑞鸥”载物eVTOL在长江上空精准投送年货;医疗急救中,无人机跨区运送器官与血液制品争分夺秒;物流园区内,无人飞行器自动起降完成货物转运……然而,每一次安全起降的背后,都离不开一套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而保险,正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支柱。

低空经济迈入“有险可保”时代:峰飞与人保共建风险数据库(图1)

从“无险可保”到“量身定制”:eVTOL保险破局之路

长期以来,eVTOL作为新兴航空器,面临“无历史数据、无行业标准、无专属条款”的“三无”困境。传统航空保险主要面向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或直升机,其风险模型、定价逻辑难以适用于电动化、智能化、高频次起降的eVTOL。

“我们曾尝试用通用航空保险覆盖测试飞行,但保费极高,且条款不匹配。”一位eVTOL初创企业负责人坦言,“比如,我们的飞行器90%时间在300米以下空域作业,而传统保险假设的是高空巡航风险。”

这种“供需错配”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其中eVTOL是核心载体之一。若缺乏有效保险支撑,不仅企业融资困难,用户也不敢轻易使用,商业化进程将举步维艰。

在此背景下,峰飞航空与人保财险的合作具有破冰意义。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覆盖四大核心场景的保险产品:

  • 机身一切险:保障飞行器因意外、故障、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毁;
  • 第三者责任险:覆盖对地面人员、财产造成的损害;
  • 机上人员意外险:为未来载人飞行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 产品责任险:应对因设计或制造缺陷导致的事故赔偿。

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并非简单套用旧模板,而是基于eVTOL特有的运行模式、电池系统、飞控逻辑和城市环境进行精细化建模。“我们将把飞行数据、电池健康度、气象条件、空域复杂度等变量纳入定价因子,实现‘一机一价、一场景一策’。”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共建风险数据库:让AI学会“预判风险”

如果说保险产品是“事后补偿”,那么风险数据库就是“事前预防”。此次合作的另一大亮点,是峰飞航空与人保财险将共建低空飞行风险数据库,打造行业首个eVTOL风险画像平台。

峰飞航空目前已累计完成超10万架次试飞,覆盖城市物流、山区运输、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积累了海量真实飞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飞行高度、速度、电池温度、电机负载、GPS信号强度、避障响应时间等数百项参数。过去,这些数据主要用于内部研发优化;如今,经过脱敏处理后,将与人保财险共享,用于构建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例如,系统可识别出“在雨雾天气下,某型号eVTOL在楼宇密集区的避障延迟率上升17%”,从而在该场景下自动提高保费系数或建议暂停运营;又如,当某批次电池出现微小电压波动趋势时,AI可提前预警潜在故障,触发保险公司的主动干预机制。

“这就像车险中的UBI(基于使用的保险),但维度更复杂、精度要求更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专家指出,“低空飞行的风险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空域、天气、设备状态实时变化的。只有通过持续数据喂养,AI才能真正理解eVTOL的风险逻辑。”

未来,该数据库还将向监管部门、其他保险公司及产业链伙伴开放,推动形成行业统一的风险标准,为全国低空经济保险体系奠定基础。

走进现实:保险如何让“空中出行”更安心?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这项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企业层面。它直接关系到未来我们能否放心乘坐eVTOL、安心接收无人机快递、信任空中医疗服务。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2026年夏天,你在西安钟楼附近通过App预约了一架“空中出租车”,10分钟后,一架流线型的峰飞“盛世龙”eVTOL缓缓降落在屋顶停机坪。你扫码登机前,系统自动显示:“本航班已投保人保财险载人责任险,最高赔付500万元。”飞行途中,AI实时监测飞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地面指挥中心立即介入,保险公司同步启动应急预案。

再比如,在陕南山区,一位村民突发心梗,当地卫生院通过eVTOL紧急调运溶栓药物。飞行器起飞前,系统自动核验保险状态;若途中因强风迫降,造成的药品损失和延误责任,均由专属保险兜底——这不仅保障了生命通道的畅通,也让基层医疗机构敢于采用新技术。

“保险的本质是信任。”峰飞航空CEO表示,“只有当用户知道背后有强大的风险保障,才会真正接受低空出行。这次合作,是我们走向大众市场的关键一步。”

行业共振:低空经济迎来“保险+科技”双轮驱动

峰飞与人保的合作并非孤例。事实上,随着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保险业已加速布局这一新赛道。2025年9月,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在重庆成立,19家保险公司联合为产业链提供超60亿元风险保障;平安产险推出“低空物流综合险”;太保产险则聚焦eVTOL网络安全风险。

但峰飞与人保的深度绑定更具示范性——制造商与保险巨头从“买卖关系”升级为“共创伙伴”。这种模式不仅能快速迭代产品,还能反向推动eVTOL设计优化。例如,保险公司可能建议增加冗余电源系统以降低断电风险,或优化起落架结构以减少着陆冲击——这些反馈将直接融入下一代产品开发。

可以预见,未来eVTOL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生态之争”。谁率先构建起包含保险、空管、运维、培训在内的完整服务体系,谁就能赢得市场先机。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bx/464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