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流到文旅:无锡立法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三大难题

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无锡正在书写低空经济的新篇章。10月1日起,《无锡市低空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将正式实施,这部全国较早针对低空经济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以创新的立法思维破解了困扰行业发展的三大核心难题。

从物流到文旅:无锡立法破解低空经济发展三大难题(图1)

空域使用难题:构建"四梁八柱"基础设施体系

长期以来,空域资源使用受限是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无锡《条例》创新性地构建了四类核心基础设施体系:起降设施、低空智能网联系统、管理保障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其中,具备航空器起降、能源补充等功能的起降设施将率先在太湖新城、锡东新城等区域布局;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则依托无锡物联网产业优势,实现航路规划、监管处置等功能。这种"四梁八柱"的基础设施布局,为各类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理载体和数字支撑。

场景落地难题:打造"水陆空"立体应用生态

应用场景不足是第二个发展痛点。无锡《条例》专章部署应用推广,在物流领域推动建立多层次低空物流枢纽,探索大型航空器物资补给及无人机即时配送模式;文旅领域则重点发展太湖、长江沿线的低空观光和跨区域旅游线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无锡将利用太湖水域优势,开发水上起降平台,形成"水陆空"联动的立体应用生态。目前,顺丰无人机已在无锡完成医疗物资紧急运输测试,单次可承载20公斤货物,飞行半径达50公里。

安全保障难题:建立"分级管控+保险托底"机制

安全监管是第三个关键挑战。《条例》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体系:政府层面建立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将低空应急纳入突发事件管理体系;运营主体层面要求除微型、轻型无人机非经营性飞行外均需投保责任保险;创新设立安全保障基金,对事故损失先行赔付。针对无人机"黑飞"问题,公安机关获赋权实施分级管控,对违规飞行进行先期处置。这套"分级管控+保险托底"的机制设计,既保障了飞行自由,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作为长三角首个低空经济专项立法,无锡《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进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随着"1+2+N"规划体系的落地,无锡有望在物流配送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无锡方案"。从太湖之滨到城市上空,一幅低空经济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wuxi/3868.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