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打造全要素集成无人机管控平台
2025年11月,浙江舟山。在六横岛石化基地上空,一架未经授权的消费级无人机悄然升空,试图穿越禁飞区拍摄作业现场。不到30秒,地面指挥中心警报响起——系统自动识别该飞行器为“黑飞”目标。随即,部署在周边的QT-100智能网捕无人机迅速升空,在AI算法引导下精准锁定目标,释放高强度复合网将其捕获并安全带离。整个过程无人干预,高效、精准、零风险。
这一幕,正是舟山市打造的国内首个全要素集成市级无人机管控平台日常运行的缩影。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舟山近年来面临日益复杂的低空安全挑战。面对无人机“黑飞”频发、空域管理碎片化、应急响应滞后等难题,舟山创新推出“技术+制度+队伍”三位一体的低空治理体系,不仅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低空安全走廊”,更组建了一支120人的专业化低空治理力量——“鱼鹰战队”,开创了城市低空安全治理的新范式。

图片来源:图片由Ai生成
一、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全要素集成平台破解低空治理困局
过去,城市对低空飞行器的管理多依赖人工巡查、事后追责,效率低、盲区多。尤其在舟山这样的海岛城市,地形复杂、空域交错、重点设施密集(如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绿色石化基地等),一旦发生无人机非法闯入,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为破解这一困局,舟山市政府联合公安、交通、应急管理、民航监管等多部门,整合雷达探测、无线电侦测、AI视觉识别、地理信息系统(GIS)、5G通信等十余项技术,打造了全国首个市级“全要素集成无人机管控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感知—识别—决策—处置—反馈”闭环管理,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 全域感知:通过部署低空雷达站、无线电频谱监测点和高清视频监控,构建起覆盖全市陆海空域的立体感知网络,可实时监测半径10公里内所有飞行器。
- 智能研判:平台内置AI算法模型,能自动区分合法飞行(如物流配送、巡检作业)与违规飞行,并评估威胁等级。
- 快速响应:一旦发现高风险目标,系统自动调度最近的拦截设备或“鱼鹰战队”队员,实现分钟级响应。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将制度设计、数据融合与实战能力深度耦合。”舟山市公安局低空安全治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把空域管理从‘看不见、管不住’变成了‘看得清、控得住、防得准’。”
二、QT-100智能网捕无人机:非杀伤式拦截守护城市天空
在众多技术装备中,QT-100智能网捕无人机无疑是舟山模式的“明星产品”。这款由本地科技企业联合高校研发的拦截设备,采用“软杀伤”理念,避免传统电磁干扰或动能打击可能带来的坠机风险。
QT-100搭载高精度光电吊舱和自主导航系统,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自主追踪目标。其核心是一张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智能捕网,展开后直径达5米,能有效缠绕敌方无人机旋翼,迫使其平稳降落。整个过程不产生爆炸、不释放有害物质,特别适用于人口密集区、化工园区等敏感区域。
在2024年的一次实战演练中,QT-100成功拦截了一架试图闯入绿色石化基地的改装无人机,该机携带不明装置。事后检测发现,其内部装有简易信号发射器,疑似用于窃取厂区数据。“如果不是这套系统,后果不堪设想。”一位石化企业安全主管坦言。
目前,舟山已在重点区域部署30余台QT-100,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展至100台,形成“网格化+机动化”的拦截网络。
三、“鱼鹰战队”:120名专业力量筑牢低空防线
技术再先进,也离不开人的主导。舟山在全国率先组建了首支市级专业化低空治理队伍——“鱼鹰战队”。这支120人的队伍由退役军人、无人机飞手、网络安全专家、应急救援人员等组成,经过严格培训,具备飞行器操作、反制设备使用、空域法规应用、突发事件处置等综合能力。
“鱼鹰”之名,既取自舟山渔民对空中猛禽的敬畏,也寓意队伍如鹰般敏锐、迅捷、精准。他们实行24小时轮值制度,配备移动指挥车、便携式侦测设备和多型号无人机,可快速抵达任何事发地点。
除了日常巡逻和应急响应,“鱼鹰战队”还承担着公众教育职能。他们走进社区、学校、港口,开展“低空安全宣传周”活动,普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引导市民合法合规使用无人机。据统计,自战队成立以来,全市“黑飞”事件同比下降67%,群众举报线索同比增长120%。
四、专属“低空安全走廊”:为石化基地定制空中护盾
作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石化产业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年产值超千亿元,对空域安全要求极高。为此,舟山在平台支持下,为基地量身定制了“低空安全走廊”——一条经审批、受监控、可追溯的合法飞行通道。
该走廊采用动态空域管理机制:日常状态下,除授权飞行外全面禁飞;在设备巡检、应急物资投送等必要场景下,企业可通过平台提交飞行申请,系统自动审核航线、时间、机型,并实时监控飞行全过程。一旦偏离预设路径,立即触发预警。
这种“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既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又满足了产业发展的合理需求。某石化企业负责人评价:“以前想用无人机巡检管道,流程繁琐、风险高;现在一键申请,半小时获批,效率大幅提升。”
五、从舟山经验看未来城市低空治理方向
舟山的实践,为全国城市低空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随着低空经济加速发展(据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如何平衡“放”与“管”、“安全”与“效率”,成为各地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专家指出,舟山模式的成功在于三点: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与资源的高效整合;二是注重技术适配性,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选择最适合本地场景的解决方案;三是强化人机协同,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赋能于人。
目前,已有多个沿海城市前来舟山考察学习。国家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总结舟山经验,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标准体系。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68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