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首条低空文旅航线开通,沃飞长空全程护航
2025年10月21日,成都的秋阳洒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旁的临时起降点上,随着一声轰鸣,一架直升机缓缓升空,划破天际,仅用约20分钟便平稳降落于都江堰熊猫谷。这一幕,不仅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交融,更标志着“川渝低空文旅走廊试飞活动”的正式启动。这条被网友亲切称为“熊猫专线”的空中通道,正悄然开启一场关于旅游方式的革命——打“飞的”串门看熊猫,从科幻走进现实。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飞行试验,更是四川乃至全国低空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由川观新闻与四川本土高科技企业沃飞长空联合主办的此次试飞活动,拉开了贯穿川渝、横跨巴蜀的低空文旅网络建设序幕,也为未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常态化运营提供了宝贵的场景验证和数据支撑。
从“地面游”到“云端游”:低空文旅的时代来临
在过去,人们游览川渝地区,大多依赖公路、高铁或飞机。虽然交通日益便捷,但景区之间的通勤时间依然较长。例如,从成都市区前往都江堰青城山或熊猫基地,即便不堵车,也需近一个小时车程;而若想串联多个景点,则往往需要耗费大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在路上。
如今,“低空+文旅”模式的出现,正在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以本次首飞的“成都—都江堰”航线为例,原本近60公里的陆路行程被压缩至20分钟内的空中航程,效率提升了数倍。更重要的是,乘客不仅能快速抵达目的地,还能在飞行途中俯瞰平原沃野、河流蜿蜒、城市轮廓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实现“交通即观光”的全新体验。
这种“空中巴士”式的出行方式,正是低空经济最具想象力的应用场景之一。它不仅解决了传统旅游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还通过提升游客视角维度,将单一的地面游览升级为立体化、沉浸式的“三维旅行”。
沃飞长空:“成都造”硬核科技赋能文旅变革
作为本次试飞活动的核心技术支持方和联合主办方,沃飞长空再次站上了舞台中央。这家诞生于成都未来科技城的eVTOL领军企业,近年来频频亮相国内外重大展会与飞行测试现场,已成为中国低空经济领域的一张亮眼名片。
早在今年6月,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AE200验证机就完成了全尺寸、全重量、全包线倾转过渡等关键飞行试验科目,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该类试验的eVTOL项目。8月,其设计保证系统(DAS)获民航局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10月中旬,AE200运行符合性评审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该机型向商业化运营迈出了坚实一步。
更为关键的是,沃飞长空并未局限于技术研发,而是前瞻性地布局了“技术适航—场景验证—商业运营”的三步走战略。今年初,公司已获得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具备了开展小型商业运输和空中游览的资质。随后,通过直升机先行先试的方式,陆续完成了“成都双机场互通”“高新区—青城山”“成都—乐山大佛”等多条典型航线的验证飞行,积累了丰富的空域协调、气象适应、安全标准等实战经验。
此次“川渝低空文旅走廊”的启动,正是这一战略布局的集中体现。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系列验证飞行,为国内首款大型载客eVTOL提供真实场景下的运行数据支持,推动‘低空+文旅’从概念走向落地。”
打造“巴蜀天际任意门”:一条走廊,串联千年文化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并不仅限于“熊猫专线”。根据规划,本次试飞活动将持续至2026年底,期间将围绕三国文化、蜀道遗迹、三星堆文明、石窟艺术、茶马古道等世界级文旅IP,逐步开通跨市州、跨景区的空中接驳线路。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清晨从重庆市区乘eVTOL出发,半小时内抵达大足石刻,在空中俯瞰千手观音的庄严法相;中午飞往广汉三星堆,近距离感受青铜神树的神秘气息;下午穿越秦岭蜀道,见证古人“难于上青天”的工程奇迹;傍晚则降落在阆中古城,漫步在灯火阑珊的明清街巷中……一天之内,跨越千年历史,纵览巴蜀精华。
除了游客接驳,该项目还将探索高铁站直飞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航空接驳、景区直飞酒店、短途物资运输等多种创新应用模式。例如,未来游客抵达成都东站后,无需换乘地铁或打车,可直接登上停靠在高铁站楼顶停机坪的eVTOL,直达九寨沟、峨眉山等热门景区,真正实现“无缝衔接、说走就飞”。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总规划师肖婷指出:“本次活动是四川推动低空文旅发展在研发制造、场景应用、产品供给、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链条发力的具体实践。”她强调,将以此次首飞为起点,持续探索川渝低空文旅的深度融合路径,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文旅经济四川样本”。
政企协同发力,构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川渝低空文旅走廊”的顺利启航,离不开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四川省低空空域运行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着手精细化划设低空航线,动态优化空域使用方案,并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确保每一架次飞行的安全可控。
与此同时,沃飞长空也在积极拓展合作伙伴网络。7月23日,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沃飞长空与祥源通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eVTOL在低空文旅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绿色航空飞行营地建设、景区应用试点及新业态开发。依托祥源通航在丹霞山、齐云山等地积累的成熟运营经验,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成都模式”。
此外,沃飞长空还在成都淮州机场完成了AE200的公开演示飞行,并启动了全球总部基地的建设。该项目集研发、生产、办公、销售交付于一体,将成为“成都造”低空飞行器的核心制造基地,进一步夯实区域产业基础。
展望未来:人人都能“打飞的”的时代不远了
尽管目前“低空文旅走廊”仍处于试飞验证阶段,使用的也是传统直升机,但所有努力都在指向一个明确目标——让eVTOL大规模商用成为现实。
相较于传统直升机,eVTOL具有噪音低、能耗小、维护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更适合城市内及城际间的短途出行。一旦取得适航认证并实现量产,其单座票价有望接近高端网约车水平,真正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上班族通勤、商务人士出差,还是家庭出游、朋友聚会,“打个飞的”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出行选择。而川渝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成熟的航空产业基础和前瞻性的政策支持,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eVTOL规模化商业运营的区域。
正如一位参与首飞的游客所言:“以前总觉得‘飞天梦’离我们很远,但现在发现,只要抬头看,天空已经不一样了。”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447.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