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地市级低空飞行应急预案正式发布

2025年10月,绍兴市正式发布《绍兴市低空飞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成为浙江省内首个系统性构建低空飞行应急管理体系的城市。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绍兴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也为其打造“星空之城”、建设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随着无人机物流、空中巡查、低空旅游等新兴应用场景加速落地,低空空域正日益成为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保这片“空中走廊”的安全与秩序?绍兴的答案是:以制度先行,用预案护航。

全国首部地市级低空飞行应急预案正式发布(图1)

一、风口之上,安全先行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被写入国家和地方多项政策文件。从中央到地方,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作为首批“国家级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绍兴在低空经济领域起步早、基础好。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昌万丰通用机场、柯桥鉴湖直升机场等多个航空基础设施,集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近500家,涵盖无人机研发制造、航空新材料、芯片技术、飞行服务等多个环节。

与此同时,低空飞行活动日益频繁。顺丰无人机在绍兴东湖中转站常态化执行物流配送任务,日均飞行达30架次;越城区的政务无人机每天执行河道巡查、消防检查等20余项任务;“空中唐诗之路”等低空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然而,飞行频次的增加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一旦发生飞行器失控、坠落、通信中断或非法入侵等突发事件,可能威胁地面人员安全、影响公共秩序,甚至危及关键基础设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绍兴市低空飞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运而生。该《预案》于2025年10月11日由绍兴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明确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低空飞行活动的应急处置工作,填补了浙江省在低空飞行应急管理领域的制度空白。

二、四级响应,科学分级

《预案》最核心的创新之一,是将低空飞行突发事件按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这一分级体系综合考虑了飞行器类型、载人属性、飞行区域、伤亡情况及社会影响等因素,确保应急响应既不过度也不滞后。

例如,若一架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城市核心区发生坠毁并造成多人伤亡,将被定为“特别重大事故”,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启动最高级别响应;而一架轻型无人机在郊区农田作业时失控坠落,未造成人员伤亡,则可能被定为“一般事故”,由属地县级指挥部牵头处置。

这种精细化的分级机制,使得应急资源能够精准投放,避免“小题大做”或“反应迟缓”,极大提升了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效率。

三、指挥体系,高效协同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低空突发事件,《预案》构建了“市—县—现场”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市级设立“低空飞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市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必要时由市长亲自挂帅。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共同担任,成员单位涵盖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军分区、武警、消防、气象、电力、通信等近30个部门。

这一多部门协同机制,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通报、现场管控、医疗救援、舆情引导、电力通信保障等环节能够无缝衔接。例如,公安部门负责现场治安与交通管制,卫健部门组织医疗救援,消防部门开展航空器破拆与灭火,气象部门提供实时气象数据支持,而市交通运输局则负责协调地面疏散与救援力量调度。

此外,《预案》还明确设立“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负责运行管理“低空融合运行管理平台”,实现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动态监控、气象信息服务、异常飞行查证等“一网通办”。这一数字化平台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对接,真正做到了“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

四、贴近生活,守护你我

很多人或许会问:低空飞行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多远?事实上,它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城市肌理。

家住绍兴越城区的李女士每天下班回家,常能看到一架白色无人机从小区旁的机库起飞,沿着浙东运河进行河道巡查。她说:“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掉下来,现在看到政府出台了这么多管理措施,心里踏实多了。”《预案》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市民在享受低空科技便利的同时,不必为安全问题担忧。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正逐步改变“最后一公里”的模式。绍兴顺丰东湖中转站的无人机每天为周边乡镇运送数百公斤快件,尤其在雨季或交通拥堵时,空中通道优势明显。一旦飞行途中出现异常,《预案》要求运行主体立即启动内部应急预案,并向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报告,指挥中心将迅速协调气象、空管、消防等部门联动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在应急救援方面,低空飞行更是“生命通道”。绍兴地处江南水网地带,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偶有发生。《预案》明确提出要构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整合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力量,利用直升机和大型无人机开展空中搜救、伤员转运、物资投送。今年汛期,绍兴已在多个山区乡镇部署了应急起降点,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救援力量能在30分钟内抵达。

五、制度护航,激发产业活力

《预案》的出台,不仅是安全底线的加固,更是对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过去,许多无人机企业反映,飞行审批流程复杂、安全责任不明确、应急处置机制缺失,制约了商业化应用的拓展。如今,绍兴通过制度创新,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以越城区低空经济综合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已开设7个办事窗口,可一站式办理飞行计划申报、运营合格证申请、适航审定等14项业务。更关键的是,中心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常驻服务,帮助企业缩短适航认证周期,加速产品落地。一家来自深圳的无人机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本要跑北京三四个月才能完成的适航流程,在绍兴两个月内就办好了,这让我们下定决心把华东生产基地落户于此。”

此外,绍兴还同步实施了《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从基础设施建设、空域划设、数据管理、责任保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预计到2026年,全市将建成200个以上无人机机库、50条以上常态化飞行航线,形成覆盖城乡的低空智联网。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414.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