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低空经济描绘城市发展
一、从“江鲜上岸”到“油桃上天”:低空应用正在“包围”普通人
- 船民版“外卖”只是序章。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高峰时锚地同时停泊500余艘待闸船舶。过去,一艘千吨级货轮往返一次码头仅油费就要2000元,如今无人机40公斤载重、28公里半径“闪送”,直接帮船东省下靠港成本。 地产油桃“打飞的”去浙江。
2025年7月4日,塞斯纳208从大路通用机场起飞,2小时把清晨采摘的油桃送到浙江建德,比陆运缩短16小时。建德的水蜜桃、活鱼也沿同一条低空走廊反向“奔”向镇江,两地果农凌晨四点在停机坪“交货”,戏称“水果版滴滴”。
- 景区上空300米的“空中团建”。
“大棕熊”飞机载着8人低空掠过长江、五峰山大桥,300米高度把“一眼看三省”的壮阔江景装进舷窗。润扬通航市场部经理丁盛良说,2025年“空中婚礼”订单已排到国庆,新人把誓词写在机翼:“让爱起飞”。 - 稻田里的“植保滴滴”。
在丹徒区谷阳镇,90后飞手徐超一台无人机半天完成700亩稻田化防,APP自动匹配地块、生成航线,农户只需在田埂“刷身份证确认”。“比雇人便宜一半,还不用担心请人难。” - 夜晚“空中城管”巡航。
心湖景区,红外热成像无人机18:30自动升空,发现烧烤摊火星立即喊话;23:00沿长江岸线巡查偷排,AI识别船只黑烟,数据同步推送给生态环境局。
二、三年冲刺100亿元:一座三线城市为何敢“押注”天空?
- 产业基底:
镇江早在2014年就建成华东地区首个A1类通用机场——大路机场,目前已引入整机试飞、维修、培训、短途运输等10余家通航企业,停驻航空器20架。 - 政策“真金白银”:
《镇江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五个一”目标:产业规模100亿元、企业100家、无人机航线50条、短途运输航线1—2条、示范场景10+。
经开区更拿出“TC/PC证1:1补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补贴1000万元”的重拳,对标“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上限。 - 人才“蓄水池”:
依托江苏省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复合材料等6个特色专业;截至2025年8月,镇江已培训各类飞手超6000人次,CAAC执照考试规模居江苏地级市第一。 - 资本“添翼”:
高新创投发起20亿元低空产业基金,对物流无人机给予“每单3元”运营补贴;市税务局推出“低空经济服务专班”,把退税到账时间压缩到T+3,2024全年累计为低空企业减免税费1.1亿元。
三、把“场景”做成“风景”:镇江模式的四个关键词
- 江河交汇——全国独一份的“水上机场”。
大路水上机场2025年完成验收,可起降水陆两栖飞机,未来计划开通“镇江—阳澄湖—太湖”生鲜航线,打造“江南水上空中走廊”。 - 制造+应用——“前店后厂”式链条。
经开区一边引进“艾肯拓Mk无人机”“年产800架植保机”等制造项目,一边把工厂试飞、农田演示、景区体验放在10公里半径内,投资人上午看生产线、下午就能在稻田里看喷洒效果,被戏称为“低空经济4S店”。 - 文旅融合——把“低空”变“高光”。
市文广旅局对“载人观光新航线”每条补贴5万元,对500架以上无人机表演单场补2万元,2025年春节“金山湖无人机+烟花”秀吸引游客38万人次,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飙升至92%。 - 长三角联动——“1小时低空通勤圈”。
镇江—建德、镇江—黄山、镇江—合肥3条跨省短途航线已常态化运营,1小时航程比陆路节省3—4小时,成为商务人士“打飞的”出差的新选择。
四、挑战与冷思考:低空经济不是“造词经济”
- 空域审批仍需“闯关”。
虽然镇江试点把“无人机空中走廊”审批时限压缩到30分钟,但跨省域飞行计划仍要“一事一议”,一旦出现极端天气,航班取消率高,农产品“等不起”。 - 成本账算不过来?
目前无人机配送成本约1.2元/吨公里,高于陆运0.8元,靠补贴“输血”不可持续。市交通局坦言,只有当单日起降量突破100架次,才能与陆运成本“打平”。 - 人才“证书”不等于“实战”。
一位本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吐槽:“很多飞手考了CAAC却不会修桨叶,坏一片桨就要寄回南京,耽误农时。”如何把“执照大户”变成“维修能手”,是下一步培训痛点。 - 噪音与隐私投诉抬头。
“嗡嗡嗡”的无人机让部分江景房业主担忧隐私泄露,2025年4月,某小区业主联名要求限制夜间飞行高度。市人大已启动《镇江市民用无人机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力争2026年出台。
五、写给未来:让“低空”成为“高幸福”
2025年9月,镇江官宣:到2026年,全市将建成“低空服务监管平台2.0”,实现“一屏观空、一网管飞”;同时推出“低空+应急救援”示范市建设,无人机5分钟内到达城区任意一点,打造“黄金4分钟”急救圈。
在更远的规划图里,镇江想做的不仅是“无人机大市”,而是“长三角低空中枢”——
- 上游:依托本地航空航天配套,做“轻小型航空器制造中心”;
- 中游:发挥江河交汇优势,做“水陆两栖运营枢纽”;
下游:用文旅、农业、应急等高频场景,做“数据与服务中心”。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345.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