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唯一“先飞区”!余杭拿到三大政策
一、一条航线撬动的“空间革命”
“当年我们只是想给园区送快递省 20 分钟。”迅蚁科技联合创始人赵亮回忆,2018 年他们和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一拍即合,把医共体实验室的检测样本用无人机送往省立同德医院,航程 8 公里,全程 12 分钟,比地面交通快一半。谁也没想到,这条“小航线”会成为撬动百亿级产业链的支点。随后,迅蚁拿下全国首张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试运行牌照,余杭顺势开放 120 米低空物流走廊;2020 年,杭州以余杭为主体入选首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空域开放由“点上突破”升级为“全域探索”。今天,当你打开外卖 App,选择“无人机急送”,系统会自动匹配就近的起降点:梦想小镇、万达广场、人工智能小镇…… 6 条即时配送航线把咖啡、药品、文件送进写字楼、景区和小区,平均用时缩短 50%,低空物流真正从“秀场”走进“食堂”。
二、三级“天网”让飞机像网约车一样好叫
低空经济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先得解决“往哪儿飞、怎么落”。余杭给出的答案是:建设“市级核心设施—枢纽型起降点—末端微站点”三级天网。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 2 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62 个末端起降点,开通 86 条航线,年内还将新增 20 条航线、20 个末端点,实现“镇镇有起降点、重点园区 5 分钟圈”。在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公共垂直起降场配备 12 个起降单元,单日高峰保障 18 架次,像“空中公交站”一样忙碌。更关键的是,余杭在全市率先编制《低空交通航路航线网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把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十五五”综合交通大盘,同步预留土地指标、电力配套和 5G 专网,让“天网”像地铁管网一样成为公共市政。
三、“低空+”场景嵌入 12 小时生活链
“场景为王”是余杭低空经济的灵魂。它把 1000 米空域切成一张张“切片”,嵌入普通人 12 小时的生活链:07:30 咖啡“空投”进写字楼;
09:00 无人机巡查 235 国道,发现黄土裸露 3 处,自动派单养护10:30 医共体无人机从余杭二院起飞,11 分钟把病理切片送到浙大一院,比地面节省 38 分钟;
14:00 直升机“低空巴士”从杭州西站起飞,10 分钟抵达钱江新城来福士,商务客打个“飞的”去开会;
18:30 游客在未来新湖中心登上 eVTOL,5 分钟空中俯瞰湘湖全景,票价 168 元,比网约车只贵 60 元;
22:00 镇街派出所的巡逻无人机自动回巢,单晚飞行 56 架次,覆盖 12 个镇街主要路面。医疗、物流、文旅、交通、应急、城管…… 低空应用被拆成 9 大场景、56 个子场景,全部接入城市大脑。无人机不再只是“会飞的相机”,而是“会干活的机器人”。
四、30 亿元基金把“盆景”变“雨林”
场景热闹,产业要赚钱,还得靠产业链。2024 年,余杭发布全国首个区级空地一体产业政策“低空经济 18 条”,设立 30 亿元产业基金,对 eVTOL、无人机整机、芯片传感器、定位导航等关键环节给予最高 3000 万元奖励。政策一出,资本用脚投票:2024 年全区新增招引低空企业 17 家,总投资 85.26 亿元;链主企业“天目山一号”推出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续航突破 4 小时;迅蚁、丰翼、亿航、小鹏汇天等头部企业相继落子,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运营服务、适航检测全链条成型。更关键的是,余杭把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放在一张桌上: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天目山实验室、之江实验室共同组建“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一条“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场景验证—规模量产”的转化高速路被打通。2025 年,全区 13 家低空企业跻身专精特新,其中国家级“小巨人”6 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五、“先飞区”背后的制度闯关
空域是国家的,飞行是全民的,产业是市场的。要让三者不打架,必须制度创新。作为浙江省唯一以“低空+物流”入选的低空经济“先飞区”,余杭拿到了三大“政策红包”:先行空域开放、先行航线审批、先行适航检测。区里对应成立“低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飞行计划、空域审批、气象服务、应急指挥,企业报批时间从 7 天压缩到 12 小时。同时,余杭交通、公安、卫健、应急等 10 个部门共建“空地一体数字孪生平台”,把无人机实时轨迹、城市路网、建筑白模、人口热力图叠加进一张图,实现“飞行一条线、治理一张网”。一旦出现黑飞、偏航、低电量,系统自动预警并联动公安无人机反制队,2 分钟内完成迫降或捕制度闯关让低空经济从“灰飞”走向“规飞”,也为全国提供了“余杭方案”。
六、普通人如何分享“低空红利”?
低空经济不是“富豪玩具”,它的终极目标是让普通人用得起、坐得上、赚得到。“飞手”成为新职业。金欣驾校 2025 年 4 月拿到民航局颁发的大型无人机培训资质,首期 40 名学员里,有 28 名是外卖骑手“转型”,培训 20 天考证后,月薪从 7000 元涨到 1.2 万元。“空中外卖”催生新岗位。迅蚁在余杭设有 30 个“空中驿站”,每个站点配备 2 名“空服员”,负责换电、装货、扫码,像极了几十年前的“邮差”,只不过他们的“邮路”在天上。“低空文旅”创造新消费。五一假期,湘湖 eVTOL 航班日均 120 架次,单日营收破 20 万元,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 30%,一张“空中明信片”让乡村游有了“上帝视角”。未来三年,余杭还将培训 1000 名“飞手”、新增 5000 个低空相关岗位,让“低空红利”真正落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
七、驶向 300 亿规模的“空中未来”
根据《“中国飞谷”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到 2027 年,余杭将集聚低空企业 150 家、实现产业规模 300 亿元、建成 10 个公共起降场、100 个末端起降点、开通 200 条航线,成为全国无人机起降最密集的城区之一。区长王牮在发布会上说:“我们要把低空经济打造成继数字经济之后余杭的‘第二增长曲线’,让‘中国飞谷’成为浙江乃至全球低空产业的地标。”从一条 8 公里航线到一座 300 亿产业城,余杭用七年时间证明:只要制度创新敢为人先、场景应用真正惠民、产业链持续深耕,低空经济就能从“概念热”走向“产业实”,从“试验田”走向“丰产方”。下一次,当你在杭州城西点一杯“空中外卖”或打一次“飞的”,别忘了抬头看看——那架掠过头顶的小飞机,正是一个城区对未来生长的野心。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124.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