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市场呼之欲出!低空经济为何被称作“三维地理信息革命”
低空经济正从“万亿级”迈向“10万亿级”市场,其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一场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深刻变革。与传统二维地图不同,低空经济依赖高精度实景三维建模、空域数字化管理和动态航线规划,从而实现对低空空域的精准开发和高效利用。这场“三维地理信息革命”正在重塑城市管理、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从二维到三维:低空经济的数字底座升级
传统地理信息以平面地图为主,而低空经济需要的是立体化、动态化的空间数据支撑。例如,山东省已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实景三维模型,为低空航线规划、无人机巡检等提供精准时空基准。重庆则通过构建“空域图、设施图、产业图、场景图”四张三维实景图,实现低空飞行的网格化管理,使无人机能在复杂山地环境中安全运行。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飞行安全性,还极大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
实景三维+AI:低空经济的智能化未来
三维地理信息的价值不仅在于静态建模,更在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例如,青岛的“QFly”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航路自动规划、碰撞预警和空域动态管理。浙江省则通过国土空间信息模型(TIM),构建低空数字孪生空间,结合AI算法优化航线,使飞行监测响应时间缩短至10秒内,风险预警准确率达95%。这种“智慧空管”模式,让低空经济从“能飞”向“飞得高效、飞得安全”迈进。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加速落地
政策层面,全国超30个省市已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例如,浙江提出到2027年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基础设施网,山东则通过无人机联动管理平台整合1600余架无人机,实现资源高效调度。市场层面,物流巨头、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如重庆梁平已形成低空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年飞防作业面积达1.7亿亩次。
结语
低空经济的崛起,本质上是三维地理信息技术从测绘领域向经济社会全场景的渗透。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推进和AI技术的深度融合,低空经济将真正实现“数字天空”的愿景,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谁能掌握三维地理信息的核心技术,谁就能在这片10万亿级蓝海中占据先机。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3698.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