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谷”全球瞩目:外媒称余杭为“低空经济硅谷
去年6月“中国飞谷”揭牌至今,30余家低空经济企业如候鸟般迁徙而至,涵盖飞控系统、图传平台、定位导航、低空基础设施建设、eVTOL飞行器制造、无人机反制,以及低空物流配送、巡检服务和培训教育等全产业链多维度生态场景的企业。
一、为什么是余杭?一张“天时地利人和”的战略蓝图
翻开长三角地图,余杭恰处“包邮区”核心,坐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高铁西站“双枢纽”,更集聚了菜鸟、钉钉、强脑科技等600余家科创企业。2024年,余杭区政府发布《低空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划出20平方公里“超级试验场”:在仓前街道划定无人机物流航线,在径山镇试点eVTOL景区通勤,在良渚古城上空打造“数字文旅游览网”。更关键的是,浙江省通航产业协会、民航华东局“低空改革实验室”均落户于此,实现“政策-空域-技术”三位一体突破。用余杭区委负责人的话来说:“我们要做的不是修几条跑道,而是把整座城市变成‘立体交通沙盘’。”
二、真实场景大揭秘:你的外卖可能正在“飞”过来
在绿汀路地铁站旁,记者体验了美团无人机配送的完整流程:扫码下单后,后厨将餐食装入恒温箱,无人机通过5G信号自动规划航线,避开写字楼玻璃幕墙,3分28秒后降落在指定取餐柜。美团数据显示,这条航线日均订单超400单,雷暴天气取消率仅0.7%。而菜鸟网络则在菜鸟总部园区测试“无人机+自动分拣车”组合:无人机将包裹运至屋顶停机坪,AGV机器人完成楼内分发,人力成本降低62%。更颠覆的是迅蚁科技的“医疗航线”——从浙大一院余杭院区到西溪医院,无人机运送血液样本仅需12分钟,比地面交通缩短83%,目前已完成应急运输217次。
三、从“试飞”到“商用”:政策破冰比技术更难
“最大的障碍不是电池续航,而是空域审批。”迅蚁科技CEO章磊坦言。以往无人机飞行需提前7天报备,如今通过余杭区“低空数智管理平台”,企业可实时申请“电子围栏”,系统自动比对民航、气象、人口密度数据,10分钟内完成审批。2025年4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低空经济促进条例》,首次明确“在划定的试验空域内,无人机物流可申请豁免目视飞行规则”。更重磅的是,民航局给余杭颁发了全国首批“城市无人机物流牌照”,这意味着顺丰、京东等企业可在此开展常态化商业运营,不再受“试点”限制。
四、普通人如何参与这场“天空盛宴”?
“没想到我还能当‘空中交警’!”26岁的余杭居民林溪通过“浙里飞”APP报名成为志愿观察员,每周上传3次航线巡查视频,累计可兑换商场停车券。而在闲林老街,一家名为“天空之径”的咖啡馆成了无人机爱好者据点——店主陈昊考取了UTC无人机驾照,周末带顾客体验“航拍+咖啡”套餐,月入增加2万元。据余杭区人社局数据,2025年当地已培训无人机驾驶员、低空航路规划师等新职业从业者3100余人,平均月薪1.8万元,超过传统物流岗位35%。
五、隐忧与破局:噪音、隐私、空域冲突如何解决?
“凌晨总有嗡嗡声,像大蚊子在耳边飞。”家住仓溢绿苑的李阿姨抱怨。对此,余杭区联合大疆推出“低噪模式”,通过调整螺旋桨转速,将噪音从65分贝降至48分贝(相当于正常对话声)。针对隐私担忧,所有试验无人机均加装“模糊化拍摄系统”,对地面人脸、车牌自动打码。更关键的是,余杭区与中国移动合作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可实时监测450米以下空域,一旦发现“黑飞”无人机,系统立即触发电子干扰迫降。2025年上半年,违规飞行事件同比下降91%。
六、未来已来:当低空经济重构城市生活
想象一下2030年的余杭早晨:你乘坐eVTOL从良渚家中出发,5分钟抵达未来科技城写字楼;女儿的书包通过无人机“空投”到学校天台;老父亲的降压药由顺丰无人机从浙二医院直飞小区停机坪……这不是科幻片,而是余杭“空中城市”规划的真实图景。据毕马威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6万亿元,而余杭凭“中国飞谷”的先发优势,有望占据长三角低空产业价值链顶端。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所言:“当低空基础设施像5G基站一样普及,我们将见证人类从‘二维城市’向‘三维城市’的史诗级跃迁。”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3667.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