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快低空起降点建设规划

低空起降点建设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在成为多地竞相布局的“新赛道”。从深圳到武汉,从沿海到内陆,一场关于低空起降点建设的热潮正在掀起,这不仅将重塑城市交通格局,也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全新机遇。

多地加快低空起降点建设规划(图1)

一、低空起降点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空飞行器技术的不断成熟,低空起降点的建设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低空起降点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低空飞行需求,还能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低空起降点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领域,低空飞行器能够快速响应,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例如,罗湖区计划在医院和社康中心布局无人机医疗物流起降点,用于医疗检验检测样本运输和医疗物资调度。此外,在城市治理方面,低空飞行器可以用于警务活动、海事巡查等,提升城市治理的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多地低空起降点建设规划

(一)深圳:低空经济的先行者

深圳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早在2024年就发布了《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深圳的低空起降点建设涵盖了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等多个领域。例如,在物流运输领域,深圳计划新增建设123个物流运输起降点,搭建覆盖全市的空中物流运输网络。此外,深圳还积极推动低空通信网络、导航系统和空域管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

(二)罗湖:打造低空基础设施“三张网”

罗湖区率先发布《罗湖区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计划到2026年建成100个低空起降点。罗湖的低空起降点建设以“体系完备、层次清晰、标准统一、跨域融合”为要求,构建大型起降枢纽、中型起降场站、小型起降点的三级起降设施体系。罗湖重点打造载人、载物、无人机公共服务起降点“三张网”,涵盖文旅观光、空中交通、无人物流、公共治理、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全维度应用场景。

(三)武汉:构建低空“四张网”

武汉也加快了低空起降点的建设规划,计划到2026年建成1000个低空地面起降场。武汉的低空起降点建设不仅包括起降场的建设,还涵盖了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信息设施的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信息网络。此外,武汉还计划划设低空飞行“航路网”,建立“军地民”三方深度参与的常态化机制,加快推进低空空域航路规划编制。

三、低空起降点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与安全问题

低空飞行器的适航标准和安全监管是低空起降点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低空飞行器的适航标准和审定模式仍在不断完善中。此外,低空飞行器的通信、导航和监视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确保飞行安全。例如,罗湖计划建设低空飞行保障基础设施,包括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预警、反制设施设备。

(二)空域管理与协调问题

低空空域的管理是低空起降点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仍在推进中,空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武汉计划建立“军地民”三方深度参与的常态化机制,加快推进低空空域航路规划编制。此外,低空飞行器的飞行计划申报和空域申请也需要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成本问题

低空起降点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35年,通用机场及各类起降平台总投入资金约1.8万亿元。此外,低空起降点的运营和维护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例如,深圳计划在2025年第二轮攻坚建成起降设施658个,2026年冲刺建成起降设施513个。这些起降点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993.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