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低空经济”激活乡村文旅新活力
当田园遇见蓝天
在江海平原的腹地,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正经历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个以荷塘月色闻名的江南水乡,近年来依托独特的文旅资源与空域优势,率先建成长三角首个乡村低空飞行体验基地,开创了"低空+文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从无人机航拍到热气球观光,从轻型飞机体验到航空研学旅行,这座传统农业村落的"空中走廊"正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鲜活样本。
第一章 政策东风劲吹:低空经济开启万亿级赛道
1.1 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着我国低空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
1.2 地方实践的突破性探索
江苏省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已建成23个通用机场和86个临时起降点。如皋市更是抓住历史机遇,将低空经济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了总长300公里的空中观光走廊,平园池村正是这一战略的先行示范点。
1.3 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机遇
随着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自动驾驶飞行系统等技术的成熟,低空出行成本下降70%,安全系数提升至民航标准的3倍。华为、亿航智能等科技企业的入局,推动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产业化应用。
第二章 平园池村的转型密码:从荷塘村落到达空经济高地
2.1 资源禀赋的重新定义
这个拥有千年荷文化传统的村落,传统旅游年收入仅300万元。通过三维地理测绘发现,其空域条件得天独厚:半径15公里内无民航航路,净空高度达3000米,年均适航天数达280天。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与农业设施为飞行基地建设提供了低成本载体。
2.2 四维融合的创新架构
平园池村构建了"空间维度(300米以下低空)+产业维度(文旅+通航)+时间维度(昼夜运营)+体验维度(大众化消费)"的四维发展模型。飞行基地配备3条直升机观光航线、2个热气球起降场、1个轻型飞机体验中心,日接待能力突破2000人次。
2.3 商业模式的突破创新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村民参与"的PPP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占比35%,引入江苏龙浩通航等专业运营机构。创新推出"飞行体验+荷塘研学""航空科普+水上运动"等组合产品,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60%。
第三章 产业生态重构:乡村振兴的空中引擎
3.1 产业链条的立体延伸
飞行基地带动形成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衍生消费"的完整生态链。周边配套建设了航空主题民宿集群(入住率提升40%)、低空物流配送站(农产品上行时效缩短6小时)、航空应急救援中心(覆盖半径50公里)。
3.2 人才培育的乘数效应
与北航、南航合作建立低空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已培养无人机飞手、航空讲解员等专业人才120名。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跃升至4.5万元,32家农户转型为航空主题经营户。
3.3 城乡融合的新范式
通过开通"空中巴士"连接南通兴东机场与苏南硕放机场,带动商务会展、医疗旅游等高端业态入驻。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其中30%为长三角城市群高端商务客群。
第四章 发展路径启示:低空经济的"平园池模式"
4.1 政策创新的关键突破
• 全国首个乡村低空飞行特许经营试点
• 建立"负面清单+告知承诺"审批机制
• 创新空域使用"分时租赁"制度
4.2 技术集成的创新实践
部署智能低空管理系统,实现:
- 5G网络全覆盖
- 毫米波雷达精准监控
- AI气象预警系统
- 应急救援联动平台
4.3 风险防控的本土化方案
针对低空旅游的特殊性,建立四重保障体系:
- 三级安全培训机制(理论+模拟+实操)
- 全域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 亿元级公众责任险覆盖
- 24小时空域管制联动
第五章 挑战与展望: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
5.1 现存发展瓶颈
• 适航机型国产化率不足30%
• 专业运维人才缺口达60%
• 低空保险产品供给滞后
• 空域资源动态调配机制待完善
5.2 技术迭代带来的机遇
• 氢能源飞行器商业化进程加速
• 数字孪生技术提升安全管理
• 脑机接口革新飞行操控方式
5.3 乡村振兴的战略升级
预计到2025年,平园池村将实现:
- 建成国家级低空旅游示范区
- 培育航空运动俱乐部3-5家
- 开发低空数字经济平台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64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