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飞行汽车工厂将于今年第三季峻工

4月15日,中国深圳,全球科技与航空领域的目光聚焦于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谭在全球发布会上抛出的“飞行汽车三步走”战略。这一宣言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雄心,更预示着人类城市交通即将迈入三维立体时代。从地面到空中,从交通工具到生活方式,小鹏的布局正在颠覆传统出行逻辑。然而,这一愿景背后,技术突破、法律认证、城市规划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将深度解析小鹏的战略蓝图,探讨飞行汽车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未来城市交通的颠覆性变革。


小鹏飞行汽车工厂将于今年第三季峻工(图1)


第一部分:三步走战略——从“飞行体验”到“三维交通网络”

第一步:地面飞行器——飞行文化的启蒙运动

小鹏汇天的第一步策略看似“退而求其次”——推出地面飞行器,但其本质是一场面向大众的飞行文化培育计划。王谭强调,首批产品“并非交通工具”,而是通过简化操作、降低门槛,让公众亲身体验飞行的乐趣。“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在30分钟内学会驾驶飞行器,就像骑自行车一样自然。”这一策略的底层逻辑在于:只有当飞行器从“奢侈品”变为“消费品”,市场才具备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行业对比与启示:
历史上,汽车、直升机的普及均经历了漫长的市场教育期。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生产将汽车价格从数千美元降至300美元,才真正开启全民汽车时代。小鹏的思路与之异曲同工——通过地面飞行器的“低空试水”,培养用户习惯,为后续商业化铺路。例如,其原型机可能采用类似大疆无人机的“一键起降”模式,甚至结合VR设备模拟空中场景,降低学习成本。

第二步:低空观光——城市旅游的“第五空间”

第二阶段,小鹏计划将飞行器应用于短途观光,例如深圳至广州、深圳至香港的跨城旅行。这一场景选择极具战略眼光:短途城际交通痛点明确(堵车、高铁时间刚性),而飞行器的灵活性与速度优势(eVTOL巡航时速可达200公里)可完美匹配。以深圳-香港为例,传统跨境交通需1小时车程+过关耗时,而飞行器或可将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

市场潜力与竞品对标:
目前,全球已有Joby Aviation、Lilium等企业布局空中观光,但其高昂价格(单次体验超5000美元)限制了受众。小鹏的差异化在于“组合价格低于30万美元”,且目标年销量1万台,这意味着其可能采取“飞机+旅游套餐”捆绑销售模式。例如,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大湾区空中走廊”套票,将飞行体验纳入城市旅游IP。

第三步:通勤革命——三维交通网络的终极形态

小鹏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空中的士”网络,实现城市内及城际高效通勤。这一愿景的落地需突破三大瓶颈:

  1. 基础设施:起降点的密度需达到每平方公里1-2个(参考新加坡城市规划标准);
  2. 空域管理:动态航路分配系统(UTM)需支持每分钟数百架次起降;
  3. 能源补给:分布式充电网络与电池换电模式并行。

案例参考:
迪拜已启动“飞行出租车”试点,计划2030年前部署200架eVTOL,但受限于高密度城区空域协调难题进展缓慢。小鹏的“陆上航母”工厂投产后,或可通过“车厂即机场”模式,将生产基地改造为起降枢纽,降低基建成本。


第二部分:技术攻坚——降噪与安全的双重战役

噪音污染:电动化的降维打击与创新突破

传统直升机噪音高达90分贝(相当于电锯声),而小鹏宣称将通过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与空气动力学优化将噪音降至70分贝以下(接近城市环境背景音)。具体技术路径可能包括:

  • 多旋翼设计:相比传统单旋翼,多电机布局可分散噪音源;
  • 涵道风扇技术:包裹式叶片减少气动噪声;
  • 材料革新:轻量化复合材料降低振动传导。

行业痛点与小鹏的应对:
Joby Aviation的eVTOL虽宣称噪音低于70分贝,但其原型机试飞仍引发居民抗议。小鹏需在量产前完成大规模社区测试,例如在深圳大鹏新区开展“静音飞行走廊”实验,收集居民反馈迭代设计。

安全认证:跨越航空监管的天堑

王谭坦言,获取中国民航局(CAAC)的型号认证(TC)是最大挑战。CAAC对eVTOL的适航标准尚在制定中,但可参考FAA的EVTOL认证框架:

  1. 结构强度:95%可信度下可承受23g冲击;
  2. 冗余系统:至少三套独立电源与飞行控制系统;
  3. 坠毁保护:机身材料需通过“乘客存活率>95%”的撞击测试。

国际经验借鉴:
Lilium的认证之路耗时3年,投入超2亿美元。小鹏需加速建设测试基地,例如在珠海航空产业园搭建模拟极端天气(雷暴、电磁干扰)的试验场,同时与CAAC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标准制定。


第三部分:城市战争——飞行汽车如何重塑空间与规则

空域资源争夺:从“平面城市”到“立体都市”

飞行汽车的普及将引发城市空间的重新定义:

  • 起降点布局:摩天大楼顶层的“空中驿站”可能取代停车场,成为新地产价值指标;
  • 低空航路规划:需划分不同高度层(如100-300米为物流无人机,300-600米为载人飞行器);
  • 土地集约利用:借鉴新加坡“垂直城市”理念,将充电站、维修中心与商业综合体融合。

政策博弈与深圳样本:
深圳市政府已预留200亿元用于低空经济,但空域管理权仍归属军方。小鹏需联合鹏城实验室等机构,推动“数字围栏”技术(通过5G+卫星实时划定禁飞区),换取政策松绑。

社会公平争议:飞行汽车是特权还是公共服务?

30万美元的售价(约合人民币215万元)注定其初期用户为高净值人群,但小鹏提出“普惠化”路径:

  • 分时租赁模式:按分钟计费(如300元/分钟),降低使用门槛;
  • 政府合作:纳入应急医疗、消防等公共服务采购清单。

伦理挑战:
若飞行汽车普及,低空航线可能加剧城市“数字鸿沟”——无法负担飞行服务的人群将被进一步边缘化。这需要政策制定者优先保障公共资源分配。


第四部分:商业前景与资本狂想——万亿蓝海的机遇与陷阱

市场测算:从百亿赛道到万亿经济体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或超40%。小鹏的1万台销售目标看似保守(仅占潜在市场的0.5%),但其战略野心在于构建生态闭环:

  • 硬件销售:飞行器单机利润约40%(参考特斯拉Model Y毛利率);
  • 服务收入:空域管理平台抽成、会员订阅制;
  • 数据价值:实时交通流量、气象数据的商业化变现。

资本估值逻辑:科技公司or传统车企?

小鹏当前市值约80亿美元,若eVTOL业务独立估值,参照Joby Aviation(PS 3.5倍)计算,其飞行汽车板块估值或达200亿美元。但资本市场更关注两点:

  1. 技术领先性:是否拥有专利护城河(如小鹏的“矢量推力”控制系统);
  2. 成本控制能力:能否将电池成本降至50/kWh以下(目前行业均价150/kWh)。

潜在风险:技术路线选择的致命失误

当前eVTOL存在三种技术流派:

  • 多旋翼(小鹏、亿航):成本低但航程短;
  • 倾转旋翼(Joby):航程长但机械复杂;
  • 复合翼(峰飞):平衡性能与成本。
    若小鹏坚持多旋翼路线,可能在长距离场景中被竞品淘汰。

第五部分:全球竞合——中国飞行汽车的突围之路

地缘竞争:中美欧的“空中竞赛”

  • 美国:Joby、Archer等企业已获FAA认证,但面临工会抵制(担心取代司机岗位);
  • 欧洲:空客推出CityAirbus,但更侧重公共采购;
  • 中东:迪拜以“天空自由区”吸引企业落户,提供免税政策。

小鹏的突围关键在于“场景创新”+“成本优势”:

  • 利用大湾区密集的城际交通需求,打造全球首个eVTOL商业网络;
  • 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自研电机、电池)将成本压缩30%。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628.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