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以下是关于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极以及中国
无人机占据全球较高份额的相关分析:

- 政策支持: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定位为 “新增长引擎” 之一,政策引导推动各地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先机。各地也陆续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与明确目标。
- 技术进步:随着传感器、通信、航空运力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飞行装备在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进展显著,凸显低空飞行高效、便捷的优势,推动低空产业发展。
- 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在物流运输、农林植保、工业巡检、空中游览、应急救援、环境监测、城市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个性化旅游、多样化物流等需求的增加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产业带动性强: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涵盖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能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 政策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无人机产业发展,在《中国制造 2025》中,航空航天装备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无人机发展更是重要发展方向。
- 技术创新:经过长期的研发创新,国产无人机在核心的云平台、飞行控制、任务载荷、图像传输、续航、避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一些突破,朝着智能化、协同化、集群化发展,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
- 应用场景丰富:中国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林植保、文教娱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航拍摄影、应急通讯等领域,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推动了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中国无人机在全球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 产业集群效应:中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全国无人机相关企业已超 1.6 万家,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 2025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随着无人机配送、空中出租车等新型服务模式的普及和应用,低空经济将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低空经济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及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守望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