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经济在 2025 年预计将迎来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冲顶 8591 亿元,这主要得益于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以下是具体介绍:

- 顶层设计加速落地:2024 年底,国家发改委成立 “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全国低空经济战略规划。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范畴。同时,《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 - 2030)》提出 2030 年万亿级市场目标,聚焦 eVTOL、无人机等领域。
- 空域管理改革深化:2023 年 12 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新增真高 300 米以下的 G 类空域和真高 120 米以下的 W 类空域。2024 年 11 月国家宣布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等 6 城开展 eVTOL 试点,授权地方政府管理 600 米以下空域,简化审批流程。
-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特点出台具体产业发展政策,如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苏州市发布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许多地方还设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用于支持起降场、低空智联网建设等。
- 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使 eVTOL 续航迈向 200 公里。AI 驱动的 L4 级自动驾驶飞行器进入试运行阶段,无人机集群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 空天一体化网络构建:5G/6G 通信与北斗导航系统融合,构建起低空飞行实时调度网络,为城市空中交通(UAM)雏形的形成提供了支撑。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守望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