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3月29日,安徽芜湖的春日暖阳下,一场聚焦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的盛会拉开帷幕。由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主办,芜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办,安徽戎卫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低空经济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研讨会",吸引了全国30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长江之滨。这场会议不仅标志着低空经济产业化进程进入快车道,更开创了"军民融合+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创新范式。


第一章 低空经济:撬动万亿市场的战略支点

1.1 政策东风催生产业革命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双重政策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实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2035年将达到2万亿元。芜湖市委书记单向前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飞行器制造,而是涵盖空域管理、智能装备、数据服务的生态系统。"

1.2 技术突破打开应用场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现场展示了"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前沿构想:"通过5G-A通导遥一体化技术,未来无人机可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在芜湖航空产业园展区,一款搭载量子通信模块的应急救援无人机引发关注,其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72小时不间断作业。

1.3 全球竞争格局重塑

美国FAA已批准3200个无人机商业航线,欧盟推进"城市空中交通倡议",而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100个示范空港。安徽戎卫航空董事长周强分析:"全球市场争夺战已从技术层面向规则制定权延伸,中国需要在适航认证、空域开放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第二章 退役军人:新质生产力的特殊生力军

2.1 人才储备的结构性机遇

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退役军人2300万,其中35岁以下占比58%,大专以上学历者超40%。"这些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群体,具备快速适应高强度、高精度作业的天然优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薛澜指出。

2.2 职业转型的现实挑战

调研显示,65%退役军人面临"技能断层"困境:航空维修需要民航局CAAC认证,无人机操控需通过AOPA考试,而传统部队技能与民用市场需求存在适配差。某退役飞行员坦言:"驾驶歼击机与操作植保无人机完全是两个技术体系。"

2.3 政策创新的破题之道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秘书长王慧敏介绍新举措:"我们联合民航局开发'军地技能转换认证体系',将军事飞行、设备维护等12类技能转化为民用资质,已帮助2300余名退役军人获得无人机教员等新型职业资格。"


第三章 协同发展:构建产才融合新生态

3.1 芜湖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芜湖湾沚通用机场,退役军人张磊正操控物流无人机进行跨区域配送测试。他参与的"雏鹰计划"提供"理论培训+模拟飞行+实景操作"全链条服务,结业学员就业率达92%。"每月保底收入8000元,旺季绩效奖金超万元。"张磊展示的薪资单引发热烈讨论。

3.2 产业链条的多维延伸

安徽戎卫航空构建的"四维培养体系"颇具代表性:

  • 技术维度:与北航合作开发直升机维修VR实训系统
  • 管理维度:引入华为"将军连"管理模式培养项目管理人才
  • 创业维度:设立5000万元退役军人航空创业基金
  • 服务维度:建立覆盖全国的退役军人航空服务驿站

3.3 产教融合的深度探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退役军人事务部共建的"空天工程师"特训营,开创"课程包+学分银行+就业直通车"模式。首批学员陈志刚带领团队研发的"蜂群式消防无人机",已在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中投入使用。


第四章 挑战与对策:破解发展梗阻

4.1 空域管理精细化难题

"现有空域审批流程仍无法满足商业运营需求。"亿航智能CEO胡华智建议:"借鉴深圳'异构融合空域'试点经验,建立退役军人优先的空域使用通道。"

4.2 技能认证标准化困境

目前全国无人机培训机构超500家,但考核标准参差不齐。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解决方案:"开发退役军人专属的'技能雷达图'评估系统,实现跨区域资质互认。"

4.3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考验

某退役军人创业的农业植保公司面临盈利难题。"单机日均作业150亩,但每亩服务费仅8元。"董事长李建军呼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在粮食主产区推行'退役军人飞防队'政府采购模式。"


第五章 未来图景:打造"天空经济"中国方案

5.1 技术创新方向

  • 开发适应复杂环境的军转民技术:如无人机蜂群战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 构建数字孪生空域管理系统:实现飞行数据实时可视化
  • 研发新能源航空装备:氢燃料电池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应用突破

5.2 政策创新路径

  • 建立退役军人航空创业孵化器专项政策
  • 推行"空域使用积分制":退役军人优先兑换飞行时段
  • 设立低空经济军民融合示范区

5.3 社会效益展望

预计到2027年,该领域可吸纳50万退役军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3000亿元。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构建"天空治理新范式"——当退役军人驾驭无人机守护森林防火、巡护边境线时,他们正在书写新时代的"钢铁长城"篇章。


结语:向云端,再出发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裴金佳的致辞振聋发聩:"让退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在低空经济的苍穹下绽放新的光芒。"当一架架无人机划破芜湖的天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新兴产业崛起的轨迹,更是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这片曾经承载强军梦想的天空,正成为退役军人书写人生新传奇的广阔疆场。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45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