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地智联网将助力低空经济“高飞”

空天地智联网将助力低空经济“高飞”(图1)

一、战略新空间:低空经济站上数字时代 C 位

2025 年 3 月 28 日,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的论断掷地有声:"低空不是天空的留白,而是数字时代的战略空间。" 在以 "智绘低空・云启未来" 为主题的 2025 星图低空云发展大会上,这位遥感领域泰斗首次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与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网络的深层关联。当无人机 "闪送" 成为城市新景,当 eVTOL 通勤掠过胶州湾畔,千米以下的空域正从物理空间升维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


这场由中科星图主办的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 200 余家企业、15 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展厅内,搭载星图低空云系统的智能调度平台实时演示着青岛全域低空飞行器的动态轨迹,3000 米以下空域被划分为 10 米 ×10 米的网格单元,每架无人机的飞行参数、电池状态、任务路径都在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撑下实现毫秒级更新。这种将数字孪生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标志着中国正从 "飞行大国" 向 "低空经济强国" 跨越。

二、政策与技术共振:万亿蓝海的双轮驱动

低空经济的勃兴,源于国家战略与技术突破的双重赋能。自 2021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其纳入国家规划,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 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 "开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 5059.5 亿元,预计 2026 年将达万亿元,年均增速超 30%。


技术层面,星图低空云 1.0 版本的发布成为关键里程碑。基于 G-DGGS 离散网格理论与地球超级计算机,该系统构建了覆盖地面至 1 万米的四维时空框架,实现了三大核心突破:空域管理网格化,将复杂空域计算转化为超级计算机并行处理问题;飞行规划智能化,通过 AI 算法优化航线,减少 30% 的空域冲突;安全评估实时化,动态监测 200 公里范围内飞行器的电磁环境与气象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评价:"这相当于为低空经济装上了 ' 数字大脑 '。"

三、场景革命:从物流到治理的全域渗透

在青岛港无人机停机坪,搭载星图低空云系统的智能物流无人机群正在执行跨境电商包裹配送任务。这些配备 5G-A 通信模块的飞行器,可在 30 分钟内完成胶州湾跨海运输,较传统海运效率提升 10 倍。这种 "空天地一体化" 的物流网络,仅是低空经济场景革命的冰山一角。


在文旅领域,青岛奥帆中心推出的 "云端瞰海" 项目,通过 AR 眼镜与低空云系统联动,为游客提供实时景点解说与 360 度沉浸式体验。数据显示,该服务使游客停留时间延长 2.3 小时,带动周边消费增长 18%。农业场景中,大疆农业无人机搭载星图低空云的病虫害识别系统,在平度农田实现农药精准喷洒,单架次作业效率提升 8 倍。


社会治理层面,山东铁塔与中科星图联合打造的 "全域低空感知网" 已覆盖全省 13.6 万个站址。在济南章丘区,这套系统通过铁塔挂载的智能传感器,成功预警 32 起森林火情,使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 5 分钟。青岛市公安局的 "空天地一体化" 安防系统,通过无人机与地面传感器的协同,重点区域犯罪率下降 42%。

四、算力底座: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低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算力与算法的博弈。在星图低空云的技术架构中,地球超级计算机承担着每秒 1000 万亿次的空域计算任务,其算力相当于 50 万台普通服务器的总和。这种算力优势,支撑了三大关键应用:


动态空域管理:通过实时解析气象卫星、电磁监测卫星数据,系统可提前 2 小时预测雷暴、强对流天气,自动调整 3000 架次飞行器的飞行计划。
智能路径规划: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系统能在 0.3 秒内生成最优航线,避免城市建筑群遮挡与电磁干扰。
安全风险评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 10 万种飞行场景,提前识别潜在风险,事故率降低 65%。


这种算力驱动的创新模式,正在重塑低空经济的产业格局。比亚迪与小鹏汇天合作开发的陆空两栖车,依托星图低空云的路径规划系统,实现了城市通勤效率提升 40%。宁德时代的固态锂电池,通过系统的能耗预测模型,使 eVTOL 续航提升至 150 公里。

五、生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低空经济的繁荣,需要完整的产业生态支撑。在青岛,"政产学研用" 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正在形成:


政策创新:山东省设立 20 亿元低空经济专项基金,对适航认证、场景开放给予补贴。青岛西海岸新区推出 "低空经济十条",对首飞项目最高奖励 500 万元。
技术突破:中科星图与北航共建低空智能实验室,重点攻关固态电池、氢燃料动力系统。华为昇腾 AI 芯片实现飞行器控制系统毫秒级响应。
基础设施: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全国首个 "机场 - 城市" 低空走廊,配备智能起降平台与快速充电网络。
标准制定:中国民航局依托星图低空云数据,主导制定 eVTOL 噪声标准、5G-A 通信协议等国际规范。
人才培养:青岛大学开设低空经济专业,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年培养专业人才 1200 名。


这种协同创新机制,使青岛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 "试验田"。2025 年上半年,全市低空飞行器保有量突破 2.3 万架,年飞行时长超 100 万小时,形成了 "研发 - 制造 - 运营" 的完整产业链。

六、挑战与未来:万亿蓝海的星辰大海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电池能量密度(当前 500Wh/kg)与航油相比仍有差距,高温高寒环境适应性需进一步验证。适航标准方面,国际民航组织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各国认证体系存在差异。市场层面,公众对安全性能的担忧、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仍是商业化推广的阻碍。


但这些挑战难掩产业潜力。随着 6G 通信、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技术的突破,低空经济正迎来三大变革:


服务模式重构:共享 eVTOL、无人机即服务(UaaS)等新业态将重塑市场格局。预计到 2030 年,低空出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 5000 亿元。
产业边界消融: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的跨界融合,将催生 "空天地一体化" 智能生态。比亚迪 "陆空两栖车" 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
国际标准主导:中国主导制定的 eVTOL 噪声标准、5G-A 通信协议等,正被国际民航组织采纳。这种技术标准输出能力,为产业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站在青岛胶州湾畔,望着星图低空云系统中闪烁的飞行器轨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璀璨,更是未来城市的模样。当无人机成为空中的 "快递员",eVTOL 变身 "空中出租车",低空经济正在重构人类的时空观念。这场始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革命,终将引领我们飞向更智能、更高效、更美好的未来。而星图低空云,正是这场革命的 "数字翅膀",助力中国在万亿低空经济蓝海中展翅翱翔。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42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