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现场起飞、无人车保驾护航世运会巡回赛科技满满

2025年3月28日至30日,成都东部新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多项目综合体育赛事之一,本届世运会首次将“科技融合创新”写入赛事核心主题。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来自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角逐的同时,赛场内外同步亮相的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产品,不仅让赛事体验充满未来感,更向世界递出了一张闪耀的“成都科技名片”。这座以休闲文化闻名的城市,正以硬核科技实力重新定义“国际赛事之城”的内涵。

eVTOL现场起飞、无人车保驾护航世运会巡回赛科技满满(图1)


第一章 赛事革新:当世界级舞台遇上科技革命


1.1 世界运动会的“成都解法”


创办于1981年的世界运动会,素以“非奥运项目殿堂”著称,涵盖无人机竞速、机器人格斗、壁球等20余项特色赛事。2025年成都站作为该赛事首次在中国西部举办的分站赛,选址成都东部新区,正是看中这里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载体的战略地位。赛事主场馆“未来之翼”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切换无人机竞速赛道、机器人擂台等不同场景,其穹顶搭载的智能调光玻璃系统,能根据比赛需求实时变换透光率,营造沉浸式观赛环境。


1.2 科技赋能的观赛革命


赛事期间,观众通过官方APP即可体验“AR增强现实观赛”。当无人机选手以160公里/小时的速度穿越障碍时,手机屏幕上会实时叠加选手飞行轨迹、风速数据及技术分析;而在机器人格斗区,观众佩戴的智能眼镜不仅能捕捉选手表情动作,还能通过AI算法生成虚拟解说员,用多国语言实时解说比赛进程。据统计,赛事直播期间全球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亿,其中35%的观众通过VR设备实现“身临其境”。


第二章 科技秀场:成都造黑科技惊艳全球


2.1 低空经济领域的“空中芭蕾”


作为全国首个低空经济示范区,成都在此次赛事中展现了全产业链布局。亿航智能的EH216-S载人无人机在开幕式上完成全球首次公开载人编队飞行,12架无人机组成的“太阳神鸟”图案点亮夜空;纵横股份研发的CW-25E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则承担了赛事空中巡检任务,其搭载的多光谱摄像头可实时监测场馆周边空气质量、人流密度等数据。更引人注目的是,成都本土企业峰飞航空推出的自动驾驶飞行器(AAV)在物流配送展区大放异彩,10分钟内完成从赛事物资调配到观众席精准投送的全流程演示。


2.2 智能机器人集群的“智慧交响”


在赛事服务区,由电子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蓉宝3.0”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这款第三代服务机器人采用柔性关节技术和情感识别算法,不仅能完成饮品配送、急救药品发放等基础服务,还能通过微表情分析观众情绪,主动推荐观赛路线。在安保领域,中科智城的“天网”安防机器人集群实现全场动态布控,其搭载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可在0.1秒内完成无接触式安检,准确率高达99.9%。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与成都文旅集团联合开发的“熊猫导游”机器人,用双语讲解、AR导览等功能,向国际友人讲述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千年文明。


第三章 产业协同:科技-赛事-城市的共生生态


3.1 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


据成都市博览局测算,本次世运会直接带动智能硬件制造、数字内容等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以无人机竞速为例,赛事使用的定制化FPV(第一视角)无人机由成飞集团与本土初创公司“飞豹科技”联合研发,其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微型化图传系统已申请12项国际专利。赛事期间达成的37项技术采购协议,预计将孵化出20余家科技“瞪羚企业”。


3.2 场景驱动的创新加速器


成都东部新区同步启动“科技+赛事”场景开放计划,设立1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吸引全球创新团队入驻。在赛事闭幕式上,德国无人机企业X-Craft与成都双流区签约共建“智能航空产业园”;日本波士顿动力则宣布将其人形机器人Atlas的中国西南测试中心落地成都科学城。这些合作不仅为赛事增添科技含金量,更构建起“以赛促产”的良性循环。


第四章 城市跃迁:从“天府之国”到“未来之城”


4.1 科技基建的硬核支撑


成都近年累计投入超3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为科技应用提供肥沃土壤。赛事期间,依托天府软件园算力中心的“城市大脑”系统,实时处理着来自场馆的10万+物联网设备数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5G-A通感一体基站,则实现了无人机飞行状态的厘米级监控。这些“隐形”设施的完善,让科幻场景快速照进现实。


4.2 全球人才的引力场


赛事期间举办的“未来城市峰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图灵奖获得者约书亚·本吉奥等顶尖科学家齐聚成都,围绕“科技重塑人类生活”展开对话。成都高新区同步发布“蓉漂人才计划3.0”,针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推出“科研设备共享”“成果转化直通车”等政策包。数据显示,峰会期间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意向落户28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60%。


第五章 未来已来:科技伦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术


5.1 技术狂飙背后的冷思考


在展示炫酷科技的同时,赛事也引发关于伦理与安全的讨论。例如,无人机竞速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影响航空安全,智能机器人过度普及或导致传统服务业岗位流失。对此,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在论坛上提出:“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间建立‘黄金分割点’,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冒进。”


5.2 绿色科技的成都实践


面对环保质疑,成都在赛事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有无人机采用生物降解电池,赛事场馆100%使用绿电;闭幕式上,由废旧电子元件改造的“机械熊猫”装置艺术,生动诠释了“科技向善”理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成都将绿色科技与体育竞技完美融合,为全球大型赛事树立了新标杆。”


结语:成都,正在打开的“未来之门”

当最后一架无人机在夜空中划出璀璨光轨,2025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画上了圆满句号。但这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崭新起点。通过这场科技与体育的双向奔赴,成都不仅向世界证明了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更揭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逻辑:科技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与产业、城市、人文深度融合的进化力量。

正如世运会组委会主席所言:“成都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黑科技,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生存智慧。”在这座城市,三星堆青铜面具与量子计算机同频共振,熊猫竹影与无人机编队共舞苍穹,这种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的交融,或许正是中国城市进化的最佳注脚。当世界还在惊叹“成都速度”时,这座城市早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那里有无限可能的科技疆界,更有智慧城市的星辰大海。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417.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