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低空经济 “监管沙盒” 首批试点项目于 2025 年 3 月 20 日正式启动,旨在通过 “先行先试” 探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产业创新与监管协同。首批 38 个获批项目覆盖紧急救援、物流配送、基建监测三大核心领域,具体内容如下:
- 项目内容:
香港科技大学牵头的试点项目计划利用无人机向偏远或难以抵达的区域运送紧急救援物资(如药品、急救设备),载荷量从初期 2 公斤提升至 5-6 公斤,并规划建设自动化无人机机场,实现 10 分钟内响应救援需求。 - 技术亮点:
通过 SMS 定位遇险者位置,结合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可实现无人机从机场自动起飞、精准投递,减少人力干预。
- 应用场景:
- 外卖配送:美团旗下 Keeta 将在香港科学园开展饮品配送试点,航线跨越城门河至马鞍山公园;
- 离岛物流:数码港试点项目计划延伸至南丫岛、马湾和长洲,解决偏远地区物资运输难题;
- 医疗配送:部分项目探索无人机运送药品及医疗样本。
- 参与企业:
包括美团、顺丰等内地企业及香港本地公司,依托香港高密度城市环境测试复杂场景下的无人机调度能力。
- 项目方向:
- 工地监测:发展局与私营企业合作,利用无人机搭载遥感设备实时监控建筑工地安全与进度;
- 能源设施巡检:中电集团采用 “超视距飞行” 技术巡查输电塔、架空电缆等设施,提升维护效率;
- 公共设施检查:针对桥梁、高楼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安全巡检,减少人工风险。
- 技术价值:
结合 AI 算法分析航拍数据,实现隐患自动识别与预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 法规优化:
特区政府计划于 2025 年第二季度修订《小型无人机令》,拟放宽小型无人机载重限制(从 25 公斤提至 150 公斤)、允许超视距飞行,并审批载人无人机试飞项目,为商业运营铺路。 - 安全保障:
试点无人机配备螺旋桨防护装置、后备动力系统及实时监测无人机,高校同步研发自我防御技术,确保飞行安全。 - 场地支持:
以数码港、科学园为主要试验基地,逐步扩展至海滨区域及离岛,模拟多场景低空空域管理。
- 经济引擎:低空经济被定位为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香港通过试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标打造兆元级产业生态圈。
- 市民体验:李家超强调试点要让公众 “看得见、摸得到”,例如无人机配送直接提升生活便利性,基建监测间接保障城市安全。
- 阶段计划:首批项目试验期 6 个月,后续将开放第二批申请,逐步将成熟项目转化为商业服务,同时为国际低空经济标准制定提供 “香港经验”。
总结:香港通过 “监管沙盒” 首批试点,以紧急救援、物流配送、基建监测为切入点,平衡创新与安全,为低空经济在高密度城市中的规模化应用探索路径,助力香港迈向 “智慧天空” 新时代。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