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城市天际线:低空经济如何突破适航认证与安全关卡?

从实验室到城市天际线:低空经济如何突破适航认证与安全关卡?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从实验室快速迈向城市天际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适航认证与飞行安全是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挑战。如何突破这些技术与管理瓶颈,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适航认证:低空经济的“通行证”

适航认证是低空飞行器商业化运营的前提。目前,全球低空飞行器的适航认证主要分为三个关键环节: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运营许可证(OC)。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例,亿航智能的EH216-S已取得全球首个载人eVTOL的TC、PC和AC(标准适航证),并即将获得OC,成为行业标杆。

然而,适航认证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仍是行业痛点。中国在适航认证方面采取了“一事一议”的灵活政策,加速了eVTOL的审批进程。相比之下,欧洲的适航认证体系更为严格,导致部分企业如德国的Lilium因未能及时获得认证而陷入困境。

从实验室到城市天际线:低空经济如何突破适航认证与安全关卡?(图1)

技术突破: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死线”

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挑战。电池效能、电机重量、飞控系统等技术瓶颈亟待突破。例如,部分eVTOL的电池和电机重量占比高达50%,但有效载重仅为最大起飞重量的40%,严重影响了飞行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为提升安全性,行业正在推动电池热管理系统、冗余设计等技术的标准化。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难度,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政策支持: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

政策支持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空域管理、适航审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多地政府也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例如,上海深圳等地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推动低空飞行器的商业化应用。深圳更是率先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国内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未来展望:从载物到载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之路

低空经济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目前,eVTOL已在物流配送、城市巡检等领域实现试点应用,并逐步向载人运输过渡。例如,峰飞航空的eVTOL已在多个城市的“沙盒航线”中完成货运试运行,计划2025年拓展至常态化载物运输。

随着适航认证体系的完善、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政策支持的加强,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空经济从实验室到城市天际线的跨越,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政策、资本与产业协同的结果。未来,随着适航认证与安全关卡的逐步攻克,低空经济将为城市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开启“天空之城”的新时代。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守望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1850.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