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山东省正以"天空之城"为战略目标,全面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打造全国低空产业新标杆。2025年7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这一战略布局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当前,山东低空产业已形成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拥有经营性无人机企业1400余家,位居全国第三位,培育了涵盖工业级无人机、通航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关键系统的400余家研发制造企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成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山东布局"天空之城":打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图1)

产业协同与创新突破

山东低空产业呈现出制造与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鲜明特点。在制造环节,山东以综合集成为主,形成了从整机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工业无人机领域,部分产品在续航及载重能力、复杂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eVTOL等前沿方向,山东企业已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与验证飞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东遴选出50个重点产品和30个典型应用场景,覆盖文化旅游、物流快递、医疗服务等10余个领域,形成了"产品创新-场景落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多元应用场景落地

山东坚持"以用促产、以用兴业"的发展理念,推动低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医疗急救领域,无人机即时配送血液、急救药品等,为生命救援开辟"空中通道";海岛、山区等交通不便区域的物资运输难题通过无人机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违章建筑巡查、交通流量监测等也因无人机加入而更加高效。青岛积米崖港和灵山岛实现了海岛低空物流常态化运营,将原本30-40分钟的水运时间缩短至"10分钟即达",展现了低空经济对传统物流模式的革新。

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建设

为支撑低空经济发展,山东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省6个运输机场实现"运通融合"发展,依托22个通用机场推动有人机无人机融合飞行。2024年以来建成无人机起降平台285个,总量达524个;建成低空飞行营地9个。同时,山东建成4100余套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实现重点空域基本覆盖,并构建了省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低空飞行"一键申报、随报随批"。济南、青岛、滨州等地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与服务园区,如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构建"通航+改装"一体化产业园区,滨州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园引进头部企业打造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制造集聚区。

未来发展规划

面向未来,山东将把握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窗口期,通过四大举措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建设,打造覆盖装备制造、行业应用等关键环节的产业链体系;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加强动力系统、飞控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场景应用推广,支持在市政管理、物流运输等领域先行先试;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建设高水平低空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同时,山东计划年内建成枢纽型起降场5个、中心型起降场10个、数字化起降点100个,构建"起降设施网、低空保障网、低空智联网"三大网络体系,让低空用户飞得"顺心、安心、省心"。

通过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山东正将低空产业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闪亮名片,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山东样板"。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场景持续拓展,"智能送快递、空中看景区、云端管城市"等低空经济新业态正在齐鲁大地上加速成为现实。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andong/365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