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空经济“双引擎”:载物载客新时代来袭!
在上海,低空经济的发展蓝图已经徐徐展开,载物与载客的“双引擎”正推动着这座城市迈向低空经济的新时代。
一、低空经济的“双引擎”布局
上海的低空经济布局以载物和载客为核心,构建了“海岸城”低空载物运输和长三角低空城际载客运营两大体系。在载物方面,金山区的华东无人机基地已经运营8条物流航线,可抵达上海市区的龙华机场,也可前往浙江的舟山、嵊泗等地。这些航线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还降低了运输成本,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例如,通过无人机运输海鲜,整个过程耗时仅1个小时左右,大大缩短了生鲜产品的运输时间,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新鲜度。在载客领域,上海也在积极探索低空交通的可行性。2024年7月,上海市正式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将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这意味着,未来上海的低空载客运营将不仅仅局限于短途旅行,还将涵盖城市间的快速通勤,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二、低空经济的产业基础与优势
上海作为民用航空产业“第一城”,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已集聚300多家获得民航华东局批准的无人机通航企业,形成了研发、系统、零部件、整机、应用及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此外,上海拥有全国70%的民用航空体系专业人才,已集聚全国约50%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头部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和人才为上海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在硬件设施方面,上海也毫不逊色。华东无人机基地已经完成5.5万平方米基地产业园物业建设,拥有两条纵横长800米、宽30米的十字形飞行跑道,并配套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这些设施不仅支持各类小中大型无人机的研发、试飞和场景应用测试,还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三、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拓展
上海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涵盖了物流运输、城市配送、应急救援、医疗物资配送、违建巡查、公安巡逻、城市消防、国土测绘、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例如,杨浦区率先在中心城区拓展“城市配送”应用场景,开通了多条无人机配送航线,覆盖商圈、园区、公园等场景。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不仅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还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上海还在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例如,通过无人机进行应急救援、医疗物资配送等,提高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在环境保护方面,无人机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四、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与挑战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了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的目标。此外,上海还发布了《上海市信息通信业加快建设低空智联网助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空域管制、飞行器交通规则、航线路线、空中交通管制等技术问题亟待解决。此外,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低空经济才能真正“飞得起来,降得下来”。五、低空经济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上海的低空经济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的推动下,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27年,上海将建立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高地。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将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还将为市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选择。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在空中俯瞰城市的美景,享受快速便捷的出行体验。低空经济的发展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上海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总之,上海的低空经济新蓝图已经绘就,载物载客的“双引擎”正推动着这座城市迈向低空经济的新时代。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将充分发挥其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不断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解决发展中的挑战,实现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上海低空经济的美好未来!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sh/3847.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