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低空经济“起飞” 老牌车企“进军”低空经济

一、从“地面”到“低空”,老车企为何“不务正业”?
  1. 传统主业逼近“天花板”
    广西汽车集团2022年营收170亿元,其中近七成仍依赖传统燃油车桥、后桥。尽管集团在印尼、印度布局了海外双基地,但全球轻型商用车增速放缓、价格战白热化,让“造桥”利润像刀片一样薄。
  2. 低空赛道出现“补位窗口”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国内低空经济市场规模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汽车产业”。而工业无人机最核心痛点——续航短、载重小——恰好是内燃机+增程器最擅长的“长板”。
  3. 广西比较优势“被看见”
    • 空域:河池“悬崖机场”、北海银滩、桂林溶江等B类通用机场串起“山—海—江”立体场景,全年可飞天数超300天。
    • 产业链:柳州年产发动机120万台、变速箱60万台,本地配套率55%,比长三角低15个百分点,但比国内绝大多数省份仍高。
    • 东盟跳板:RCEP关税减免+跨境电商综试区,让“广西造”无人机系统出口越南、泰国,比从珠三角发货快36小时、成本低11%。

“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是把60年动力技术‘反刍’到空中。”五菱柳机副总经理杨勇在试飞现场一句话,道出了广西老牌车企“换道超车”的底层逻辑:把地面冗余能力,转化为低空增量市场。二、低空经济到底“飞”进了哪些日常场景?

  1. 甘蔗田里的“空中植保队”
    崇左市扶绥县,甘蔗种植面积105万亩。过去一台地面植保机一天最多作业80亩,还要受雨后泥地限制。2024年8月,当地糖厂引进搭载五菱柳机35千瓦增程模块的六旋翼无人机,续航90分钟,单架次载荷40公斤,一天完成600亩喷洒,每亩成本从18元降到11元。农户把飞机叫“甘蔗滴滴”。
  2. 高速巡检的“空中鹰眼”
    G75兰海高速桂北段,桥隧比42%,地质灾害点多。广西交投集团用“无人机+机巢”模式,设置12个无人值守起降点,飞机沿线路自主巡检,30分钟完成一次全断面扫描,裂缝识别精度1毫米。过去人工巡检需要封道2小时,现在“零接触”完成,司乘几乎无感。
  3. 北部湾海岛“无人机外卖”
    北海涠洲岛距离大陆21海里,海鲜上岸2小时内口感最佳。2025年“五一”假期,广西顺丰与民航广西监管局开通“涠洲—北海”低空物流航线,单次载重20公斤,飞行35分钟,比快艇快1小时,运费却持平。游客中午在岛上点单,下午就能在市区酒店收到“带着海水味”的石斑鱼。
  4. 城市空中“120”
    南宁青秀山—医科大一附院,直线距离9公里,早晚高峰地面车程45分钟。2024年底,南宁市急救中心引入上海峰飞“盛世龙”eVTOL,试航5G-A低空走廊,飞行8分钟,比地面节省37分钟。对于心梗、脑卒中患者,黄金抢救时间被大幅压缩。

三、“起飞”背后,广西仍面临六道“紧箍咒”

  1. 空域“碎片化”
    广西目前仅开放5片低空改革空域,总面积不到全区1/5,且互不相连,无人机无法“跨市串飞”。
  2. 机场“稀疏化”
    全区仅5个B类通用机场,占全国1.05%,尚未有A类机场;通航企业4家,航空器30架,占全国0.79%。
  3. 法规“滞后化”
    无人机物流、eVTOL载人,尚未纳入广西地方立法,出现事故责任认定空白。
  4. 产业链“断档化”
    电池、电机、飞控三大件70%依赖广东江苏,本地配套率不足20%。
  5. 资金“单一化”
    政府财政吃紧,社会资本观望;2024年广西低空经济直接融资仅7.3亿元,不到深圳的1/10。
  6. 人才“空心化”
    全区高校开设无人机专业点9个,年毕业生600人,而企业反馈缺口超3000人;飞机总体设计、适航工程师“一人难求”。

四、政策“组合拳”如何再“托举”?

  1. 空域改革2.0
    《广西低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要建成“两横两纵”低空主干航线,贯通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百色,形成“边海联动”低空一张网。
  2. 机场“县县通”
    计划新建/改扩建A类通用机场11个、B类15个,配套建设无人机起降点500个以上,实现“县县有起降点、1小时可达”。
  3. 法规“先行先试”
    南宁、柳州、北海同步启动《低空经济促进条例》地方立法,首次明确“无人机配送交通事故”责任划分,引入“强制保险+第三方托管”模式。
  4. 产业链“链长制”
    自治区领导挂帅“低空经济链长”,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对电池、电机、复合材料、飞控、适航检测五大环节“揭榜挂帅”,单个项目最高补贴3000万元。
  5. 人才“飞鹰计划”
    与北航、西工大、桂林航院共建“中国—东盟低空经济学院”,2025年起每年定向培养本科500人、硕士200人,毕业生留桂率写入KPI,最高给予每人20万元安家补贴。

五、普通人如何分享“低空红利”?

  1. 职业新选择
    无人机“女飞手”陈雯婕,1998年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入职广西智都科技一年,月薪从4000元涨到1.2万元。她考取了民航局多旋翼、固定翼双执照,白天在崇左飞植保,晚上在线培训越南学员,“时薪”200元。
  2. 创业新切口
    柳州90后小伙韦宇,2024年辞职创业,买了3架增程无人机,与5家乡镇农资店合作,按亩收费,半年作业7万亩,毛利90万元。下一步他准备把无人机数据接入糖厂“耕—种—管—收”平台,做“甘蔗数字管家”。
  3. 消费新体验
    南宁市民刘悦,周末带父母体验“空中看邕江”低空游览,8分钟航线票价99元,老人直呼“比坐摩天轮划算”。北海、桂林、柳州三地已开通15条低空旅游航线,2025年预计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6亿元。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gx/4184.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