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展翅":万亿蓝海激发消费新潜能
在八级大风中平稳悬停,厘米级精度动态定位实时反馈,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最大航程25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200公里每小时……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在中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成为现实。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首次设置低空经济展示专区,一系列蕴含最新科技成果的低空飞行产品竞相登台,一幕幕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彰显出低空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与可观的消费潜力。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显著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这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举措,为推动低空经济"腾飞"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将有力培育竞争新优势、创造消费新需求、打造增长新动能。
在消博会的低空经济展示专区,多家行业领军企业集中展示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等"拳头级"新品,吸引大量观众参观体验。不少产品已获得有关部门认证许可,可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将成为人员和物资运输、城市巡逻、森林消防的好帮手。其中,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和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成为焦点,展示了中国在低空交通领域的领先技术。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快速落地,从概念走向商业化。4月14日,一架载货无人机从海南国际会展中心起飞,装载两箱海南热带水果和一份重要文件,跨越24.4公里的琼州海峡航线,仅用19分钟便抵达广东徐闻港,比"陆运+水运"的传统物流运输方式节省5小时。展会现场展示的低空短途通勤摆渡、低空文旅航线开发、航空应急救援网络等应用场景,同样令人瞩目。相较于传统通用航空,低空飞行器具有低成本、低门槛等优势,能够更好满足人们对高速运输、短距离飞行的新消费需求。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片蓝海正引得市场千帆竞逐,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安徽省依托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优势,加速布局低空经济,通过"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等场景创新,推动消费模式升级。2024年,安徽省获批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低空空域54个,低空航线增至43条。合肥已开通25条无人机"空中送血"航线,覆盖全市10个医院20余个院区及2个献血屋,血液、药品等急救物资送达目的地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近一倍。
广州作为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已成功抢饮多个"头啖汤":全球首架分体式飞行汽车试飞成功、全球首个飞行汽车工厂智造基地动工、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企业诞生。广州计划到2027年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并正在推进建设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未来大规模低空交通提供安全保障。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海南作为消博会举办地,凭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正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试验区。安徽省出台《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广州则发布了《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先进空中交通商业运营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低空经济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空中观光"到"无人机配送",从城市空中交通到应急救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在杭州,无人机外卖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消费者可以体验到20分钟内送达的远距离外卖服务。在重庆,短途运输航线让市民以199元的票价体验空中旅行,清明小长假期间更是爆满。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政策持续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质的飞跃,真正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透过消博会这个大舞台,世界看到中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立体交通管控系统等领域处于全球一流水平,丰富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为人们未来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向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正在"展翅"的低空经济必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开拓者,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gd/266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