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8 日,在 “12218” 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中,目睹了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 的现场 “变形秀”。这款颠覆传统出行概念的产品,以 “汽车 + 飞行器” 的双形态设计,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带入现实。当陆行体与飞行体自动分离,旋翼展开升空的瞬间,不仅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进入新纪元,更折射出广州在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先发优势。

作为广州市重点培育的 “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正以年均 30% 的增速崛起。《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7 年产业规模将突破 1500 亿元,形成以高端制造为核心、应用场景为驱动的完整生态。小鹏汇天的 “陆地航母” 正是这一战略布局的缩影 —— 其飞行体 X3-F 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智造基地年产能规划达 1 万台,预计 2026 年上半年交付首批用户。
小鹏汇天的 “陆地航母” 采用全球首创的两分体构型,陆行体为六轮驱动超跑,飞行体为纯电垂直起降飞行器。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飞行汽车的技术瓶颈:
- 动力协同:陆行体搭载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可为飞行体多次补能,解决了电动飞行器续航短的痛点。
- 空间优化:飞行体旋翼可完全收纳,陆行时风阻系数仅 0.27,兼具跑车性能与科技美感。
- 安全冗余:6 轴 6 桨设计配合毫秒级飞控算法,允许 2 副旋翼失效后仍安全飞行;50 米超低空开伞救生系统填补行业空白。
2024 年 12 月,“陆地航母” 在
上海陆家嘴完成首飞,单程续航达 200 公里,最高时速 180 公里,通勤效率较地面交通提升 5 倍。其适航认证的推进速度更创下行业纪录 —— 从型号申请到试飞成功仅用 9 个月,展现了中国在低空装备领域的技术攻坚能力。
小鹏汇天的崛起,得益于广州独特的 “制造 + 创新” 生态:
- 供应链优势:依托广汽集团的汽车产业链,飞行汽车 70% 的零部件可实现本地化配套,包括轻量化复合材料、智能驾驶系统等。
- 政策赋能:广州市设立 10 亿元产业基金,对整机制造项目最高奖补 3000 万元,并在南沙试点海陆空无人体系准入标准。
- 场景落地:与亿航智能的 EH216-S 载人无人机、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形成互补,构建 “城市交通 + 物流 + 农业” 的全场景应用网络。
目前,广州已建成 38 个垂直起降场,规划 100 个社区起降点,形成 “15 分钟飞行圈”。小鹏汇天正与白云机场合作开发 “空铁联运” 模式,未来乘客可乘飞行汽车直达航站楼,实现 “门到门” 无缝衔接。
尽管 “陆地航母” 预售价近 200 万元,但其目标并非局限于小众市场。小鹏汇天计划通过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将成本降至 50 万元级,推动飞行汽车进入家庭。更具想象力的是其商业应用:
- 城际通勤:开通广州至深圳、珠海的低空快线,30 分钟内完成跨城出行。
- 应急救援:飞行体可快速抵达自然灾害现场,搭载医疗设备实施空中救援。
- 物流配送:陆行体变身移动基站,为偏远地区提供 5G 网络覆盖。
据预测,到 2030 年中国低空出行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广州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实现 “空中出租车” 商业化运营的城市。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言:“飞行汽车不是奢侈品,而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空域审批流程复杂、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公众接受度不足等。对此,广州正探索创新路径:
- 空域管理:建设低空智联网,实现空域动态可视化,审批时间压缩至 24 小时。
- 技术攻关: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攻关氢燃料电池、6G 通信等关键技术。
- 人才培养: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低空经济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广州正从 “制造中心” 向 “生态中心” 升级。当 “陆地航母” 翱翔天际,它承载的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变革,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出行的想象力与行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这场 “天空革命” 或将重塑中国城市的经济地理,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提供 “广州样本”。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fxqc/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