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圳 eVTOL展将于 9月23-25日登陆深圳

2025 年,对于低空经济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年份,众多关键项目将在这一年落地实施。同时,2025 年也有望成为 eVTOL 商业化运营的元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将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eVTOL,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产品,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采用电力驱动,不需要跑道即可垂直起降,具有速度快、噪音小、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eVTOL 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包括城市空中交通、短途物流配送、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在城市空中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eVTOL 有望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为人们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


2025深圳 eVTOL展将于 9月23-25日登陆深圳(图1)


第一章:国家战略赋能 低空经济顶层设计解析

1.1 政策体系构建:形成"三位一体"推进机制
国家低空经济发展司的成立,标志着管理架构从分散走向统筹。新部门将整合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局等跨部门职能,重点突破空域管理、适航认证、运营监管三大瓶颈。目前,《低空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已完成意见征求,预计将明确"三步走"战略:

  • 2025年前:完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建成30个以上通用航空枢纽
  • 2027年:实现eVTOL城市物流配送规模化应用,培育5家千亿级龙头企业
  • 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低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1.2 基建先行:2025年进入设施建设高峰期
在政策东风下,全国已启动"1+3+N"基础设施布局: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区域枢纽,建设30个以上起降场地,配套低空智联网、气象监测网、能源补给网。深圳市更率先提出"城市空中走廊"计划,规划38条eVTOL专用航线连接宝安机场、前海自贸区、光明科学城等战略节点。


第二章:2025关键节点:技术突破与商业拐点

2.1 eVTOL技术成熟度跨越式提升
根据美国航空周刊最新评估,主流eVTOL企业技术成熟度(TRL)已从2023年的6级普遍提升至8级。以亿航智能的EH216-S为例,其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20Wh/kg,航程突破200公里,已通过FAA G-1认证。在动力系统领域,峰飞航空研发的1600kW分布式电力推进系统,使有效载荷提升至500kg,为货运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2.2 商业化运营路径渐趋清晰
亿航智能已获得全球首张eVTOL适航证,其"空中出租车"服务在广州、贺州等地开展常态化试运营。峰飞航空则另辟蹊径,聚焦货运市场,其V1500M货机已与顺丰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在长三角地区构建支线物流网络。据罗兰贝格测算,城市物流场景将在2026年率先实现盈亏平衡,其单位运输成本有望降至传统直升机的1/5。


第三章:深圳eVTOL展:透视产业生态的超级样本

3.1 展会格局:从产品展示到生态构建
2025深圳eVTOL展的规模升级具有多重象征意义:2万平米展区较首届扩容300%,30余家整机商参展形成"中国军团"矩阵,既有亿航、峰飞等头部企业,也涌现出时的科技、磐拓航空等新势力。值得关注的是,沃兰特、零重力等企业将首次公开展示全尺寸载人原型机,其采用的倾转旋翼构型标志着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3.2 论坛聚焦:八大分论坛解构产业密码
主论坛"低空经济与城市空中交通"将发布《中国eVTOL适航白皮书》,八大分论坛构成完整技术图谱:

  • 分论坛A:飞行控制系统——探讨神经拟态AI在飞行器自主决策中的应用
  • 分论坛B:动力系统创新——固态电池与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之争
  • 分论坛C:先进材料革命——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突破60%的技术突破
  • 分论坛D:低空智联网——5G-A与卫星通信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 分论坛E:适航认证体系——中美欧适航标准博弈与合作路径
  • 分论坛F:城市空中交通管理——数字孪生技术在空域管理中的实践
  • 分论坛G:应急救援应用——eVTOL在灾害救援中的场景验证
  • 分论坛H:商业模式创新——"飞行即服务"(FaaS)的盈利模式探索

3.3 产业协同: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
展会期间将签署20余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电池技术、空管系统、适航认证等关键环节。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旗下沃飞长空与深圳市交投集团达成协议,将共建大湾区eVTOL起降网络;峰飞航空与中航工业西飞签署协议,推动大型货运eVTOL的适航取证进程。


第四章:技术攻坚:破解产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4.1 动力系统:续航与安全的双重挑战
当前eVTOL普遍面临电池能量密度不足的瓶颈。宁德时代最新研发的凝聚态电池虽将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但需解决低温性能衰减问题。峰飞航空创新采用混合动力方案,在电动系统外集成涵道风扇辅助推进,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延长航程。

4.2 材料革命:轻量化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术
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占机身重量的65%,但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光威复材开发的连续碳纤维3D打印技术,使部件生产成本降低40%。中复神鹰的干喷湿纺T800级碳纤维量产,为国产替代提供可能。

4.3 智能系统:从单机智能到群体协同
亿航智能的HTC自动驾驶系统已实现L4级自动驾驶,但城市空中交通需要更复杂的协同机制。北航团队研发的"天路"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飞行器间的可信数据交互,支持每平方公里100架次的密集飞行。


第五章:政策破局:构建中国特色的监管范式

5.1 适航认证体系创新
民航局适航审定中心首创"基于风险的适航审定"模式,将取证周期从传统直升机的5年缩短至24个月。针对eVTOL的分布式电力系统,新制定《电动飞行器动力装置适航要求》等12项技术标准。

5.2 空域管理改革
深圳率先试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除机场净空区、军事禁区等8类区域外,均开放低空飞行。民航局空管局开发的U-OMS系统,实现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运行的动态空域分配。

5.3 运营监管创新
交通运输部推出"飞行服务站"制度,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公安部门建立"低空安全联合防控机制",在深圳试点电子围栏、反制系统等安防技术。


第六章:产业变局:重构城市空间与经济地理

6.1 城市交通革命
按照深圳市交委规划,2030年前将部署300架eVTOL,形成"地铁+低空"复合交通网络,使跨城通勤时间缩短60%。东京湾区已出现"空中走廊+地下隧道"的立体交通模式,其经验正在被国内城市借鉴。

6.2 应急救援体系升级
大疆行业应用推出的Mavic 3H救援无人机,配合eVTOL医疗运输平台,可将山区救援响应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5分钟。在2024年珠海洪灾中,峰飞航空的V500货运无人机完成12吨救灾物资投送。

6.3 新型城镇化机遇
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的"飞行社区",将eVTOL起降点与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融合建设,土地溢价率较传统社区高出25%。雄安新区更提出"15分钟低空生活圈"概念,重新定义城市功能分区。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expo/2632.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dikongjingj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