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开启低空物流新时代
这条“合肥—怀宁低空无人跨城货运航线”的正式启用,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预示着中国低空经济进入实质性商业化运营阶段。它打通了“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的空中通道,为生鲜农产品、高时效快递乃至未来应急物资运输提供了全新范式。

从“演示飞行”走向“真实物流”
过去几年,eVTOL飞行器在多个城市进行过试飞甚至载人演示,但大多停留在“秀肌肉”阶段,缺乏真实商业场景支撑。而此次合肥—怀宁航线的最大亮点在于:这是完全基于现实物流需求设计并运行的航线。
怀宁县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基地,每年产出大量高附加值蓝莓及深加工产品;而合肥百大周谷堆则是安徽乃至华东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两地之间虽有高速公路连接,但受交通拥堵、天气影响等因素制约,传统陆路运输往往难以保证“鲜度与时效”。
“我们不是为了飞而飞。”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产业合作部部长高燃表示,“这次航线是根据真实物流数据、区域产业布局以及航空器性能综合评估后选定的。”
这意味着,低空物流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嵌入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开始解决实际问题。
五大突破:构建全空间无人协同体系
本次首飞之所以被业内称为“里程碑事件”,源于其在五个维度上实现了系统性突破:
一是真实物流场景落地。区别于以往的“表演式”飞行,该航线直接服务于蓝莓供应链,具有明确的商业闭环。
二是跨城低空飞行实现。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首次实现的跨城eVTOL货运飞行,其空域协调难度远高于市内航线。项目团队耗时两个月反复论证、实地勘察,确保飞行安全与合规。
三是央地合作机制创新。由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联合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形成“中央资源+地方产业”的协同模式,为后续全国推广提供样板。
四是吨级载重能力验证。执飞的V2000CG凯瑞鸥由峰飞航空自主研发,最大起飞重量2吨、最大商载400公斤,已获民航局“适航三证”,是全球首款严格按照适航程序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此次成功应用于城际货运,意味着干线物流具备了规模化运营基础。
五是“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全链路协同。货物落地后,由白犀牛无人车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未来还将引入人形机器人参与装卸搬运,打造“车—机—人”三位一体的全空间无人物流系统。
高效、绿色、智能:低空物流的三大优势
相比传统地面运输,低空无人货运展现出显著优势:
- 效率更高:160公里航程仅需1小时,比陆路节省近一半时间;
- 路径更优:“点对点”直飞,不受道路拥堵、施工封路等影响;
- 碳排更低:纯电驱动,零排放,契合“双碳”战略;
- 成本可控:随着规模化运营和技术成熟,单位运输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高价值、高时效、易腐损的商品。例如生鲜水果、医药冷链、芯片配件、紧急文件等,均可通过低空通道实现“小时达”甚至“分钟达”。
合肥:低空经济的“先行示范区”
合肥并非偶然成为这一创新的策源地。近年来,该市抢抓国家低空经济战略机遇,围绕“急、难、险、贵”四大城市配送痛点,系统布局低空应用场景:
- “低空+医疗物资”:实现医院间血液、疫苗快速转运;
- “低空+邮政快递”:覆盖城区末端配送;
- “低空+即时配送”:服务外卖、生鲜电商;
- “低空+高铁联运”:衔接铁路枢纽,构建多式联运网络;
- “低空+自贸转运”:服务跨境电商与保税物流;
- “低空+芯屏专线”:保障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高精尖产业供应链稳定。
截至目前,合肥已常态化运行低空物流航线98条,累计飞行超12000架次,初步建成高效协同的“城市空中物流配送网络”。2025年,该项目更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dkwl/4601.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