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星谷今日开园:河南人的“低空生活”突然降临!

“中原星谷低空经济产业园今日正式开园!”——9月15日一早,这条消息像插上翅膀一样刷爆河南人的朋友圈。有人晒出无人机配送的咖啡,有人拍到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CBD上空盘旋,还有人晒出一张“低空通勤”体验券:从郑州航空港到开封北龙湖,15分钟“打飞的”直达。看似遥远的“低空经济”,一下子蹦到柴米油盐面前。它到底是风口上的概念,还是能真正落地的“第二增长曲线”?开园首日,我们走进园区,也走进城市上空,试图回答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当“低空”成为基础设施,你我的生活将被怎样重塑?

中原星谷今日开园:河南人的“低空生活”突然降临!(图1)


一、为什么是“今日”?——从一张蓝图到满园烟火

时间拨回一年半前,2024年3月13日,“中原星谷”项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唯实中心揭牌,郑州航空港与北京天鸿意谷签下“星辰大海”之约。彼时,外界只把它当成又一场招商秀。谁料,短短18个月,700亩荒地长出4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20栋科研办公楼、12栋智能化总装厂房、2条无人机测试跑道、1座北斗高精度定位基站拔地而起;园区里,咖啡香与机油味并存,程序员与试飞员同乘摆渡车。今天,当红色绸布拉开,“中原星谷”四个字在晨曦中闪耀,意味着河南正式进入“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元年,也意味着全国第7个“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落地中原。“开园”不是剪彩那么简单。它背后有三张通行证:

  1. 政策通行证——今年6月,《河南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明确在航空港划设1200平方公里“融合空域”,无人机物流、载人eVTOL、航空研学等场景“先飞后审”。
  2. 技术通行证——园区与中国北斗、中国移动共建5G+北斗低空智联网,信号覆盖0—300米空域,定位精度厘米级,实现“一机一码”实时监管。
  3. 商业通行证——航空港管委会+天鸿意谷+社会资本共同设立20亿元“中原星谷低空产业基金”,首期3亿元已投给7家初创公司,覆盖整机制造、飞控系统、电池材料、低空数据服务全链条。

政策、技术、资本三箭齐发,才让“开园”成为现象级热点,而不是PPT上的“再次开工”。

二、当“低空”遇见柴米油盐——四个生活场景正在剧变

1. 外卖从天降:无人机“15分钟”咖啡

上午10点,我们在园区门口点了一杯“美式+可颂”。3分钟后,一架白色四旋翼无人机降落在取货柜顶部,扫码开箱,咖啡仍冒热气。运营方“豫航捷”介绍,他们与美团、瑞幸合作,首批开通5条航线,覆盖航空港北港、会展中心、郑州大学南校区等8个点位。“一杯咖啡空中里程2.8公里,成本1.9元,比骑手便宜4毛,且不受堵车影响。”目前每天上限300单,月底将扩至1000单。预计年底,郑州主城区会开通30条“咖啡航线”,外卖小哥或转型“无人机运维师”。

2. 空中“120”:心脏支架“闪送”到县医院

11点20分,一架固定翼无人机载着两枚价值6万元的心脏支架,从园区起飞,40分钟后降落在150公里外的周口市沈丘县人民医院。以往陆地运输需2.5小时,空中通道为胸痛患者抢回黄金90分钟。省卫健委透露,河南将依托中原星谷,打造“1小时医疗低空圈”,覆盖豫东、豫南40个县区。未来两年,计划配备100架医疗无人机、20架医疗直升机,实现“乡级取样—县级初筛—省级诊断”三级跳。

3. 通勤“打飞的”:郑州港—开封北龙湖,15分钟160元

中午12点,我们登上一架5座eVTOL“中原航E20”。系好安全带、戴降噪耳机,飞行员一键切换“自动驾驶”,飞机垂直爬升80米后转入平飞,最高时速200公里。舷窗外,商登高速车流如蚁,黄河大桥一闪而过。15分钟后,飞机稳稳降落在北龙湖金融岛起降点。运营方表示,航线已获民航中南局批文,初期每天往返4班,票价160元,与打车持平,却节省1小时。“十一”假期将开放市民预约,明年计划开通“港—洛阳”“港—许昌”等5条城际航线,形成“中原1小时空中通勤网”。

4. 农田“AI巡视员”:千亩稻田“一机看完”

下午3点,中牟县大孟镇千亩稻田上空,6架植保无人机编队飞行,机腹多光谱镜头实时回传叶片氮磷钾含量。种植户李大姐打开手机APP,哪块地缺肥、哪垄地有病斑,一目了然。“过去雇人看地,一人一天最多50亩;现在一架无人机1小时搞定300亩,节省农药20%、增产10%。”省农业农村厅计划明年在黄淮海平原推广“低空+智慧农业”示范区,覆盖1000万亩良田,帮助农民节本增效30亿元。

三、“低空经济”背后的万亿级赛道——河南机会在哪?

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新能源汽车”。面对这块大蛋糕,河南的优势和短板同样明显:

优势

  1. 空域资源——航空港实验区拥有全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可先行先试空域改革。
  2. 产业配套——富士康、比亚迪、龙芯、合晶等头部企业聚集,可提供电子信息、动力电池、精密制造支撑。
  3. 交通区位——2小时航空圈覆盖全国3/5人口,高铁公路网络发达,物流成本低。
  4. 应用场景——1亿常住人口、1200万亩耕地、密集的医疗与教育资源,为无人机物流、农业植保、空中救援提供广阔试验场。

短板

  1. 研发实力——与北京、深圳成都相比,河南缺少“国字号”航空航天高校与研究院所,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2. 金融支撑——本土创投规模小、风险偏好低,早期项目“融资难”。
  3. 法规空白——低空交通、隐私保护、事故责任认定等配套法规尚未完全建立。

“中原星谷”恰恰想对症下药:园区与北航、西工大共建“中原低空技术研究院”,5年培养500名硕博;设立20亿元基金,对种子期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天使投”;同时推动省级层面出台《河南省低空交通管理办法》,让“先飞后审”有法可依。

四、挑战与争议——“低空”不是想飞就能飞

开园当日,也有市民表达担忧:

  • 噪音污染:eVTOL起降声噪达65分贝,是否扰民?
  • 隐私安全:无人机满天飞,会不会“偷拍”泄露隐私?
  • 空域冲突:快递无人机、观光直升机、训练航模同处一片天,撞机谁担责?

对此,园区技术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所有飞行器均装ADS-B(自动相关监视)和北斗短报文,每秒上报位置;城市上空设三级走廊,高度30—120米专供物流,120—300米供载人;噪音方面,eVTOL采用电动旋翼,比燃油直升机低20分贝,未来将在社区屋顶建设“静音起降坪”。法规层面,河南已启动全国首部省级《低空隐私保护条例》立法,明确“未经审批拍摄个人住宅,最高罚款50万元”。

五、尾声:当“星辰大海”遇见“烟火人间”

傍晚离开园区,我们又遇到那位送咖啡的无人机——它正返航充电,旋翼掀起微风,像极了这座城市对未来的拥抱: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有人说,低空经济是“继互联网、新能源之后,中国换道超车的第三次机会”。而中原星谷的开园,让河南第一次站在“风口”的最前排。它能否成为“黄河边的硅谷”,时间会给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外卖飞进夜空、农田长出数据、救护车插上翅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已悄悄打开第三维度。下一次,当你抬头看见一架无人机悬停,别惊讶——那可能是一份急用的支架、一杯温热的咖啡,或是一张写着“欢迎登机”的“低空船票”。星辰大海不再遥远,它正掠过你的头顶,也落在你我的柴米油盐里。

作者声明:图文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无商业用途。

发布者:低空经济新视界,欢迎各大媒体和自媒体,注册投稿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如侵权请告知即删,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kongjingji.com.cn/tt/4154.html

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这里,提交您的问题,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如果急需回复,请致电400-188-0263

*
*
选择:

联系我们

QQ客服:1069188086

400电话:400-188-0263